城口:以“政协之为”守护绿水青山本色
盛夏的重庆市城口县,青山如黛,碧水潺潺。在这片渝东北的生态宝地上,一场关乎绿色发展的“生态保卫战”正持续推进。近日,城口县政协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通报”,亮出整改“成绩单”,剖析问题“硬骨头”,为擦亮“城口生态”金字招牌凝聚政协智慧与力量。
面对64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和17件群众投诉举报件,城口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整改领导小组,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销号管理”闭环机制。
县政协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年度监督重点,组建专项调研组,深入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洞沟煤矿、乡镇垃圾处理填埋场等地方实地踏勘。“我们既看整改表象,更看治理效果。”县政协委员林国权说。7月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上,政协常委们围绕整改通报协调议政,“污染防治”“长效治理”成为高频词。
“全县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连续7年‘优秀’,但短板依然存在。”会议直指问题:城区污水管网“跑冒滴漏”、建筑垃圾消纳能力不足、矿山生态修复需久久为功。针对这些“沉疴新疾”,县政协开出四剂“良方”:
清单化推进。建议对未完成的2项任务挂图作战,如龙洞沟煤矿涌水治理需引入“生态修复+分类治理”新模式;重点领域突破。呼吁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建设,推广“种养循环”模式治理畜禽污染;民生导向优先。对餐饮油烟、工地扬尘等群众“家门口”问题,推动多部门开展“夜间执法”“联合巡查”;机制化防反弹。委员们提出建立“整改回头看”台账,发动群众监督,获县委主要领导点赞。
整改成效背后,是城口政协的持续发力。近年来,县政协通过“渝事好商量”平台举办生态专题协商10余场,开展渝川陕跨区域联动协商5场,推动解决河道治理、垃圾分类、黑臭水体整治等民生诉求16件,助力城口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生态气候明珠”“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美县域”等荣誉。
“生态是城口最亮的底色,也是最大的发展底气。”县政协主席何国兵表示,县政协将围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并组织委员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宣传宣讲生态文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努力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美丽重庆建设中贡献政协力量。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