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县人大第十八届五次会议第0008案的复函
公开 办理等级(A)
城口县教育委员会
关于县人大第十八届五次会议
第0008案的复函
梁峰代表:
您提出《关于加强对红色文化保护与利用各方面保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3年,县教委已印发《“红色城口”德育品牌培育实施方案》,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一)构建“红色城口”思政课程序列。结合城口县情,按照“一课一品”“一校一品”的模式,深化课堂改革,各校每期至少打造优质思政课、班会课2节,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在城口的实践历程、丰硕成果和伟大创造,以课程推动红色教育落地生根。
(二)整合多元立体课程资源。在统一使用国家统编的思政教材的基础上,用好“四史”教育等,以及县委宣传部、县档案馆组织编写的《红色城口简明读本》《城口苏维埃创建史》等读本作为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通过科任教师、班主任等将红色教育融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历史与社会、语文、社会实践课等相关学科的教学之中,每期打造课程思政优质课不少于3节,截至目前已收集优质思政课20余节。
二、全面彰显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打造校园红色人文景观。各学校开展“打造学校红色景观”活动,打造学校红色文化景观、长廊、活动区域、红色书柜,面向全体学生讲好身边的党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城口故事,用“红色城口”资源抹亮校园底色,让校园红色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让每处景物、每本红书、每个故事都发挥育人功能。
(二)系统设计红色文化活动。由学校德育处、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牵头,班主任参与,利用清明节、“七一”“八一”“十一”等时间节点,开展主题班、团、队活动;常态化开展“每周读一篇红色经典”,“每月唱一首红色歌曲”,“每期观一场红色影片”等活动;开设红色文化社团;9月,开展地域红色文化活动月,组织以“红色小剧场”“身边的红色故事”等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征文评比等,以丰富红色教育的活动形式,引导青少年学生感悟红色文化、铭记革命历史、崇尚革命英雄,增进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三)全面融入团队工作品牌。打造“老区故事党员讲”“老区故事青年说” 、“老区故事少年说”等三大版块主题党课、主题团课、主题队课50余节,通过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引导全县青少年学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组织开展“城口故事我来讲”评比活动,培育“巴山红小星”500余名,组织开展进学校、进班级的情景宣讲、微宣讲等教育活动,将红色教育讲深讲透、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三、有效发挥实践教育的突出优势
(一)校地共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充分挖掘城口红色元素,遴选一批红色研学基地,打造坪坝、庙坝、双河、沿河等地精品研学路线5条,年均研学3000余人次,把“红色城口”资源作为加强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学校主动对接政府、企业,按照“目标共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开启“村校联建”模式,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搭建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平台。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寻访活动。由教育团工委牵头,联合团县委、文旅委等部门组织农村优秀学生开展城宣万“寻根”“乘坐高铁看重庆”等研学活动,探寻红色源头,看家乡变迁;各学校由校长牵头,各年级组、班主任负责,与社区关心下一代组织联合, 每年开展 “寻访老区”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师生到革命遗址、烈士墓等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追寻先烈足迹,重温入党(团、队)誓词,传承革命精神,实现每一名城口在校学生在城口学校就读期间至少到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参观(“打卡”)一次的目标;组织师生到农村、田埂、企业寻访“家乡致富带头人”“第一书记”“打工父母”等,引导学生从思想认识到亲身体验,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立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建设家乡,增强感恩意识和回馈社会意识。
此复函已呈唐真兴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回执卡,并寄给县人大、县委办公室和我单位,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 系 人:王炫力
联系电话:17323757541
邮政编码:405900
城口县教育委员会
2025年9月29日
抄送:县委办公室,县人大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