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信息>城口动态

5月28日凌晨,暴雨如注,城口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泥石流突袭 241名村民无一伤亡

日期:2023-06-07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地,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每到雨季,极易发生山洪、地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5月28日凌晨,暴雨如注,高燕镇来凤村累计降雨达135毫米,村内7条山沟先后发生垮塌,而后在暴雨冲刷下形成泥石流疾冲而下,38户241人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危急关头,在县、镇精准预警,镇、村迅速行动下,241名受威胁群众成功“抢跑”,于泥石流袭来前,全部提前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实现了零伤亡。



“一线”到底

“叫醒”响应不脱节




5月28日凌晨3时30分,城口县应急指挥办公室根据气象反馈信息,下达了“暴雨蓝色预警”,要求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加强监测预警,注意防范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同时,分别向双河乡、高燕镇、周溪乡等预计降雨量大的乡镇(街道)打去电话一一“叫醒叫应”,提醒他们高度关注雨情变化。

3时32分,一直坚守在高燕镇应急值班室中的谢德术、陈浩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将“暴雨蓝色预警”转发至各村社工作群。3时41分,陈浩接到“叫醒”电话,迅速报告值班领导,并与谢德术一起在10分钟内,通过电话“叫醒叫应”了辖区14个村(社区)的干部。

3时44分,来凤村的党支部书记彭道勇被“叫醒”后,听着屋外密集的雨声,他披上雨衣就出门巡查,边走边打电话,先后“叫醒”了袁诗成等网格员。此时,雨势越来越大,来凤村的各地灾隐患点闪现着点点灯光,显示监测员、排查员已陆续开始行动。

城口从县到镇、镇到村、村到点“一线”到底,整条应急“叫应—叫醒—回应”机制全面联通,应急指令从“静态”文字变成“动态”巡察,前后只花了15分钟时间。







“五员”协力

“抢跑”避险有效率




“彭支书,不得了哦,我们屋后头的水都是黄泥浆,眼看要冲到屋头去了。”出门不远,彭道勇迎头撞上了小跑着赶来报警的地灾监测员覃大奎。彭道勇大惊,迅速作出预判:“满山沟的黄泥浆水,很可能发生滑坡或者泥石流!”

三步并作两步,彭道勇迅速赶往村委会旁边的移民安置点。当发现公路上早已是齐脚脖深的水,他觉得情况不容乐观,立马决定:“马上转移!”

“赶快起来,马上组织群众转移。”凌晨4时10分,急促的敲门声和门外彭道勇焦急的喊声,惊醒了另一名网格员刘兴仁。刘兴仁翻身叫醒熟睡中的家人,叮嘱妻子带着家人快速撤离后,就马上加入到“敲门”行动中。

眼看移民安置点群众开始有序转移,彭道勇随即转身向另一居民点“菜坝”(小地名)跑去。当他赶到菜坝时,发现山沟中已有浑黄的泥浆开始往下流,部分房屋已然进水。

“彭支书,这边,我们在这边。”听到有人呼喊自己,彭道勇抬头一看,发现菜坝的网格员袁诗成正在山坡上向他招手。看到袁诗成身边站满了村民,彭道勇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原来,袁诗成不仅是村里安排在菜坝的网格员,还是应急疏散员,在被彭道勇电话“叫醒”后,他在巡查时,发现自己厨房后的山沟水量越来越大,他马上开始疏散转移群众。果然,半个小时后,第一波泥石流就冲到了菜坝,他家的厨房一瞬间就没了踪影。

“想起来都后怕,还好平时宣传员给我们宣传得到位,我才能判断出这是泥石流。”袁诗成说,得益于村里的反复宣传,自己和村民们都掌握了基本的地灾判断方法、紧急避险措施等,“这次还真派上了大用场!”

“这次,真是多亏了这5个‘员’。”彭道勇说,从他出门到早上6点,短短两个多小时,全村共有7条山洪沟出现泥石流,危及5个片区38户241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多亏了镇里值班员的快速预警,村里网格员、监测员、应急疏散员第一时间行动,再加上平时宣传员宣传得力,所有人合力,才实现了这一次零伤亡的结果。”







“十有”措施

“备考”防汛在平时




记者走进来凤村,看到受灾区域空无人影,“紧急避险场所”“地灾监测点”“广场由此去”等标识标牌或贴在墙上、或立在路旁,随处可见,上面分门别类地标识着地灾隐患点、转移路线等各种信息。这些东西,正是来凤村受灾群众在灾害发生前能迅速有序转移的重要依托之一。

“这些标识都设在很显眼的地方,老百姓一看就懂。”据彭道勇介绍,今年4月,在汛期即将来临前,镇上统一采购了一大批标志标识发放到各村社,要求各村选好避难场所、转移路线等并设立相应的标志标识。而后,镇里又分别组织各村社开展“防汛防灾”应急演练,让群众熟悉转移路径,了解避险措施,在灾害发生后能马上行动起来。

“每回演练我都参加了的,所以我知道怎么跑。”居住在“菜坝”、在此次泥石流中房屋受损的村民周中明,对应急演练印象很深。她说,村里每年都会组织几次应急演练,所以在袁诗成通知他们家转移时,他们一家人不到两分钟就全部跑到了安全地带。

设置标志标识、开展应急演练只是高燕镇把工作做在平时、全面提升全镇应急处置水平的一个缩影。在具体工作中,该镇还创新推出了有指挥体系、有隐患排查、有问题台账、有应急预案、有应急演练、有转移路线、有标识标志、有避难场所、有组织人员、有救灾设备的“十有”措施,把工作提前一步,把措施提升一级,为每一次“应急考试”准备好了“参考答案”。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的‘十有’措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我镇多年来防灾救灾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升。”高燕镇党委书记高军表示,只要“一条线”响应到底,“五员”同心协力,“十有”措施落到实处,像来凤村这样面对泥石流实现零伤亡安全避险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