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民政局:创新打造困境儿童关爱体系 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现代帮扶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城口县民政局以部分乡镇为试点,创新打造“温暖小屋+童心相伴+爱心妈妈”三位一体困境儿童关爱体系,通过空间改造、情感陪伴、社会融入等多维度服务,为困境儿童构建全方位成长支持网络,初步形成“乐学、乐群、乐享、乐助、乐创”的“五乐童行”服务品牌。
空间焕新,打造“乐学”成长乐园。针对困境儿童居住环境简陋、学习空间匮乏等问题,启动“温暖小屋”计划。城口县民政局牵头整合多部门资源,筹集专项资金,对困境儿童家庭进行房屋改造。改造内容涵盖墙面刷新、电路检修、家具添置等,重点打造独立学习空间,配备书桌、台灯、书架等学习用品。自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改造家庭50余户,惠及儿童80余名。同时,在社区公共空间建设“童心书屋”“科普角”等功能区,提供课外读物2000余册、益智玩具500余件和科学实验器材100余套,打造集学习、娱乐、社交于一体的社区儿童活动中心,累计服务儿童3000余人次。
情感陪伴,构筑“乐群”支持网络。为弥补困境儿童家庭情感缺失,实施“童心相伴”计划。城口县民政局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社工定期入户走访,了解儿童需求,提供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照料等服务,累计入户走访1000余次,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80余份。同时,组建“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招募社区党员、教师、热心居民等200余名,与困境儿童建立长期稳定的结对关系。“爱心妈妈”通过电话问候、家庭探访、节日陪伴等方式,给予儿童情感支持,帮助其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累计开展陪伴活动200余场次,服务时长1000余小时。
社会融入,搭建“乐享”成长平台。为促进困境儿童社会融入,构建“乐创”实践平台。依托社区综合体,开展“小小志愿者”“社区小管家”等职业体验活动,组织儿童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公益服务50余场次,参与儿童300余人次,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联合村(社区)、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科普夏令营”“‘七彩假期.乡约童伴’公益课堂”“我为社区做一件小实事”等主题活动200余场次,参与儿童5000余人次,丰富儿童课余生活,拓展其兴趣爱好和社交圈子。
机制创新,形成“乐助”长效保障。为确保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持续有效,建立“乐助”长效机制,城口县民政局成立困境儿童关爱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建立儿童信息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评估服务成效。同时,通过“互联网+慈善”模式,搭建线上募捐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累计筹集善款280余万元,物资价值50余万元,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困境儿童关爱格局。
城口县民政局通过创新打造“温暖小屋+童心相伴+爱心妈妈”三位一体困境儿童关爱体系,有效破解了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碎片化、短期化等难题,为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模式不仅提升了困境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为全市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口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