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林业局关于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200号提案的复函
城口县林业局
关于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200号提案的复函
城林业函(2021)133号
周运刚委员:
您提出《关于加强我县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多年来对林业工作特别是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是培育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举措,对壮大县域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我县发展中药材全产业链的思路与您所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县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建议不谋而合,我县正在采取多种举措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一、持续做大中药材产业规模,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一是加强硬件建设。在县工业园区庙坝C区建成1400平方米的初加工厂房,因地制宜,制定中药材初加工工艺流程,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形成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体系。在城口县庙坝镇工业园区C区重庆天宝药业有限公司2号仓库顶楼建成4059平方米的阳光晒棚;每年新增5000-6500吨的中药材粗加工能力。两个项目建成缓解药材鲜收现收加工能力不足的困难,降低了龙头企业能耗成本及搬运费用,提升了城口中药材的质量,增强了地产药材在市场的竞争力和龙头企业的赢利能力。每年可促进药农增收1000万元,进一步增强了农户种植中药材的信心,带动更多的农户种植中药材,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二是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培育引进国舒制药、同仁堂、硒旺华宝、宗品农业等10余家从事中药材产业的县级、市级龙头企业。全县中药材市场主体达到300多家,涉及药农达到2.1万户,覆盖全县40%以上农户。其中,庙坝工业园区内的中药材产业园初见雏形。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和提升,我县中药材产业链条已从单纯的种植—销售,逐步向种植—加工—销售—服务延伸。
二、加持奖补政策力度,提高生鲜收购比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中药材产业作为“长效富民产业”,持之以恒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制发了一系列中药材扶持奖励政策,加快培育中药材发展建设。特别是近三年以来,我县在落实“大农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实施了“中药材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把中药材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健全完善了一整套从种源、种植、加工、销售的全链条、全环节、全方位的普惠性政策体系。每年整合投入各类财政资金2000万元以上,对中药材产业在到户产业奖补、定向销售奖补、市场主体培育、贴息贴保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2020年天宝药业开展生鲜药材收购,在全县累计收购生鲜药材2000余吨,价值2300万元,覆盖河鱼、明中、厚坪等20个乡镇1000余户农户。订单种植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与天宝药业合作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达192个,有效解决了药材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
三、组建大巴山中药研究院、构建“大巴山药谷”发展蓝图
为进一步加强中药材产业的基础研究工作,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与我县共同组建成立城口县大巴山中药研究院,承担我县中药材科研基地建设、中药人才培养、种植加工、产品技术开发,同时,覆盖奉节、巫山、巫溪等相邻区县。大巴山中药研究院的组建更加有力助推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2020年,重庆市大巴山中药研究院组织专家开展了城口丰富的药用模式标本资源调查,在北屏乡太坪社区中药材科研实验基地收集保存“大巴山药谷”中药种质资源基因库300种以上,启动“大巴山药谷”中药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为进一步提高药材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中药材产业效益打下坚实基础。
此复函已经江成敏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回执卡,并寄给县政协提案委、县政府办公室和我单位,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人:黄座登
联系电话:13638354178
邮政编码:405900
(此页无正文)
城口县林业局
2021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