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 | 城口县人民政府 部门街镇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履职依据 >政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229711623327X/2021-00063 [ 发文字号 ] 城府办发〔2021〕18号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体裁分类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发布机构 ] 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1-02-08 [ 发布日期 ] 2021-02-14

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口县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城府办发〔202118


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城口县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城口县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28    

城口县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全县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府办发〔201957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县行政区域从事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活动并享受财政资金补助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废弃农膜是指废弃农用地膜(含烟草种植用膜)和农用棚膜,以及种子、肥料、饲料塑料包装袋、聚乙烯育秧盆、营养杯、聚乙烯滴灌管、水带等。

第四条废弃农膜回收利用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公众参与、以奖代补的原则。

第五条当年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目标任务,依据全县上一年度农膜使用量和当年回收率等因素确定。

第六条县供销合作社会同县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全县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

县供销合作社负责指导我县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加强农膜应用和残留污染基础数据统计,下达回收利用年度目标任务,督促、收集、报送、通报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实施进展情况,组织对回收利用推广任务完成开展督查和绩效评估,加强县级有关部门间工作协调配合等。

县农业农村委、县经济信息委负责引导农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使用农膜,并及时捡拾交售所产生的废弃农膜,严禁随意弃置、掩埋或焚烧。

县农业农村委、县经济信息委、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负责加大农地膜市场监管与执法力度,禁止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农用地膜和棚膜,依法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农膜行为。

经济信息委、县生态环境局负责监督指导废弃农膜利用加工企业建设。

县财政局负责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财政资金预算管理,下达资金预算,开展财政资金监督检查。

发展改革委、县农业农村委、县经济信息委、县生态环境局配合县供销合作社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监督检查工作。

第七条县供销合作社会同宣传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采取挂图、视频、科普读物,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村入户对废弃农膜污染危害进行深入宣传,提高公众对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的意识和能力,推广加厚和可降解地膜,普及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知识,营造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浓厚氛围。

第二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第八条建立村、乡镇(街道)回收转运县集中分拣贮运区域性加工模式,构建销售、回收、利用、推广为一体的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第九条废弃农膜回收网点和贮运中心布局,应与乡镇(街道)基层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庄稼医院、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场镇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相结合。到2021年实现每个片区至少设有1个回收点(站),建成1个贮运中心。

第十条废弃农膜回收采取现金收购、以旧换新、以物易物等方式。做到明码标价,回收标准制度上墙,开收据建台账,店面整洁、堆放规范、及时转运。

第十一条各乡镇(街道)、村组落实专人督导废弃农膜回收工作。村组督导员与乡镇(街道)签订包片回收责任书,经考核合格的,享受财政资金补助。安排村组督导员时,应首先安排能够胜任工作的贫困户。

第十二条本着节约运输费用和价格优先原则,废弃农膜利用加工采取就近按区域集中加工。

第十三条回收加工企业由县供销合作社依法依规、公平竞争选择确定,并报市供销合作社备案。

第十四条回收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县内具备合法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资格及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在县域内有较为完善的回收网络;

(三)具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四)具备与回收规模相适应的分拣贮运能力;

(五)近3年内未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加工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市内具备合法塑料加工经营资格及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取得本市排放污染物许可证资质;

(三)具有完善的生产、安全、仓储管理制度;

(四)年加工能力至少能满足当地区县的回收量;

(五)近3年内未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回收加工企业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诚信守法经营,财务制度健全、账务处理规范;

(二)根据承担的任务量,制定回收加工细化实施方案;

(三)公平交易,不得故意压低收购价格,无正当理由不得拒收;

(四)按时报送进度和台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五)建立健全回收加工档案资料和佐证材料,保存期不低于5年;

(六)积极配合验收,主动提供相关台账单据、证明材料等。

第十七条回收加工企业与当地区县供销合作社签订回收加工协议,约定年度目标任务量、推进进度、验收、资金补助标准、违约责任等事项。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实行台账管理和月报、季度通报制度。回收加工企业于每月20日前向县供销合作社报送进度报表,县供销合作社汇总后于当月23日前报市供销合作总社。

第十九条建立县、乡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目标责任制、市场交易结算制、回收加工可溯源制等,促进回收利用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十条开展每季度组织不定期检查,县供销合作社会同县级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开展督查。

第二十一条将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依规及时捡拾交售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农膜,作为安排农业项目资金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二十二条废弃农膜回收加工企业依法纳入信用重庆体系。规范回收加工交易结算程序,防止伪造台账、虚报数量和回收加工县外废弃农膜骗取财政补助资金。

第四章资金政策支持

第二十三条市级财政资金主要补助回收企业回收网点、贮运中心建设,劳务、运输,加工企业环保排放(技改)、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县级财政资金主要补贴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宣传培训和推广加厚、可降解地膜及村督导员等费用。

第二十四条市级财政资金补助金额根据第三方机构对回收利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评估后确定,县级财政资金补助金额由县供销合作社会同财政等部门确定。

第二十五条将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纳入循环经济规划,由县级有关部门在项目建设、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第二十六条县供销合作社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落实支持用地、用电、用水、信贷等优惠政策,扶持从事废弃农膜再利用加工的社会组织和企业;依法依规落实国家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回收加工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供销合作社会同有关部门取消其回收加工资格、扣减补助资金,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无正当理由拒收废弃农膜和故意压低收购价格的;

(二)台账、账务档案、佐证材料不健全的;

(三)伪造台账报送虚假数据,与事实不符的;

(四)回收加工县外废弃农膜套取财政补助资金的;

(五)恶意串通第三方机构出具虚假报告骗取财政补助资金的。

第二十八条负责废弃农膜财政资金管理的部门、单位及工作人员,在资金分配、审批、拨付、管理中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肃追责。具体使用补助资金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存在骗取、截留、挪用等行为的,由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追回补助资金,并视情节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