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工作情况

明通:“三抓三促” 激发基层治理“新效能”

日期:2025-05-09

近年来,城口县明通镇深学笃用“千万工程”经验,把基层治理作为“三农”工作重点统筹推进,以党建“引领力”持续激发基层治理“新效能”。

抓能力提升,以“严管”促“实干”。选派13名机关党员干部兼任村(社区)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指导员;同时采取老带新方式,重点要求43名农村工作经验缺乏的年轻同志,每周必须进村入户,深入现场,面对面处理群众的具体问题。同时狠抓执行落实,大力整治“走读”风和不作为、慢作为,提醒约谈镇村干部86人次;出台镇党委会决策事项督办机制,修订村(社区)年度考核办法;协调公安、司法等驻镇单位,共同化解各类纠纷176起,办结法院回流案件28起。另外,提升眼界认识。以“明通大讲堂”为载体,开办纪律学习、产业发展、就业培训等各类学习班8期,覆盖干部群众600余人次;组织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前往涪陵区、巫溪县学习辣椒种植、中药材加工种植技术,前往东部片区乡镇学习中药材发展经验。

抓示范引领,以“优势”促“辨识”。持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搭建“盐”之有理说事堂,选聘基层治理观察员66名,发挥“本乡本土本地人、熟门熟路熟镇情”的特点,宣传党的政策、收集群众意见、监督民生实事,特别是在渝西高铁建设征地拆迁、矛盾化解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成效明显,其中3人被聘为县级基层治理观察员,大塘社区被确定为全市第一批“基层治理观察点”。持续使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三人锣鼓”集中宣传殡葬改革、“无事酒”整治,倡导厚养薄葬、“红白喜事”简办新办,有效减轻了群众的人情负担。持续挖掘明通历史文化,精心谋划徐家大院、徐植林庄园、井盐遗址等文物修复项目,同时结合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努力打造明通特色品牌,其中盐源金六、稻香平安、道医龙泉已初具雏形,龙泉村、金六村已成功创建A级景区村庄。

抓改革破局,以“重点”促“全盘”。实践林业综合改革,推行“党组织+市场主体+强村公司+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其中白台村、金六村大力发展山地鸡、黄牛、中蜂等林下养殖产业;龙泉村金字山千亩药材基地已初具规模,栽种的淫羊藿、重楼、黄连长势良好;平安村、大塘村将分别栽种淫羊藿500亩,可带动本镇群众就近务工。2024年,全镇发放产业到户补贴104万余元,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均在10万元以上,股均分红100元,联农带农作用发挥明显。在发展一产的基础上,同时持续稳定以餐饮娱乐、商品贸易为主的三产,正在积极谋划以中药材加工为重点的二产,争取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镇党委班子先后前往7个村(社区)开展“我是明通人,我爱明通”主题宣讲,收集各类意见问题126个,已解决104个,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另外,努力解决民生难题。重点整治场镇卫生,以点带面,推进全镇人居环境由短期突击向常态规范转变;新建的公共停车场和迁建的农贸市场均已投入使用,群众日常生活更方便;协调多个部门,共同解决了周日、周五上下学期间,明通中学路段交通堵塞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家长、学生、老师的真心点赞。

“下一步,明通镇将对标对表‘三县一城一枢纽’和‘六个示范区’建设目标,以高质量党建赋能基层治理新效能,使‘山河代“盐”、仁文明通’取得更多具有辨识度的成果,为城口大局发展贡献明通力量。”明通镇党委书记林璨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