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 | 城口县人民政府 部门街镇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工作情况

明通:“‘陪护’家庭工坊”让闲散劳动力成为“上班族”

日期:2022-06-15

我有两个孩子,大的读五年级,小的读二年级,原来除了在家带孩子没事可做,想挣钱又走不开。现在好了,不但能陪孩子读书,自己每个月还能挣个两三千元的收入。”近日,明通镇乐山村高梯子一栋居民楼一楼的缝纫加工坊里,数十名女工正坐在缝纫机前忙碌加工最新定制的玩具订单。80后年轻妈妈余兴连便是其中之一,她将加工好的部件整理打包后,又领取了新的材料开始缝制起来。

这是乐山村鼓励闲置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的一个场景,在此之前,余兴连是一名普通农村家庭主妇,和很多主妇一样,因家里有老人小孩儿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务工,孩子上课期间,便有大把空闲时间,有时甚至觉得无所事事。这样的闲置、闲散“陪读”“陪护”劳动力在该村有不少。

此情此景,乐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刘先容看在眼里,今年年初,她萌发出想要聚集这些闲散劳动力,增加就业岗位的想法,“做本土食品加工?做农产品销售?”一系列的思绪如泉涌般汇聚交织,但皆因“机器成本太高”“保质期无法把控”“销售端不稳定”等多方面因素限制悬而未决。拿不定主意的她找到了村委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商议,大家集思广益,从实施难度、成本、效益等方面结合她自身的缝纫手艺考虑,一致敲定为做缝纫来料加工。

农历2月初,在村委和驻村工作队帮助下,她一边张罗加工坊接单销售渠道、机器设备、厂房租赁等事宜,一边招募“陪读”、“陪护”、困难家庭妇女,一应流程如期推进,加工坊于2月底正式开工。

采取来料加工模式,主要负责加工环节,可做上拉链、车线、拼接等诸多环节,也可做成品和大货,原料由厂方提供,销售由厂方负责,完成好的半成品或成品由厂方根据工序复杂程度按件计费,回收进入下一环节,担负的成本和风险较小。

五间仓库,一间制作间,十多台缝纫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制作间两侧,笃笃笃~笃笃笃~踩踏节奏有序,不绝于耳。“车线前先将布料边缘对准压脚边,留边与压脚同宽,这样车出来的线缝又直又快。”“要对好打剪口的地方,不能扎漏线缝……”密集的缝纫声中,刘先容四处穿梭,不时开口纠正“徒弟们”的操作手法,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已有10人从完全不会车工的“小白”跻身成了“熟手”,有了可以傍身的“一技之长”。

为照顾工人时间,加工坊根据学校作息实行弹性工作制,保障在此务工的家长能够上班、带娃两不误,不仅如此,大家还可以根据需要将物料拿回家做,时间、方式都很灵活,因方便看护家庭,陪护家人,工人们都亲切地将作坊称之为“‘陪护’家庭工坊”。

我们是按件计酬,2毛至4元一件的都有,我刚来的第一个月是学徒,当时不熟练,做得慢些,但是先容手把手教,缝纫上手还是比较快,做学徒也领了一千多的工资。现在做熟了,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拿到三千多,少的时候也有两千左右。”村民王关培现年49岁,患有三级肢体残疾,原在家照顾老人,村里考虑到她的家庭情况,便优先将其作为吸纳对象,帮助就近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35月以来已累计出货万余件,获得4万余元的收入。”看着加工坊日渐起色,刘先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全职在这务工的加上拿回家做的工人共有30余名,我希望今后能够慢慢扩大规模,吸纳更多在家妇女就近务工,同时掌握一门手艺,靠技术吃饭。”秉承着聚集妈妈档、困难户、无法外出人员闲置劳动力的初衷,刘先容信心满满。

俗话说“闲则生非,无事易懒”,农村地区娱乐方式相对较少,以前大家无所事事时便容易打麻将、摆空话甚至吵架斗嘴,‘陪护’家庭工坊的建立在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变“闲”为“忙”,转变“拖”“懒”“散”风气,提高了该村农村闲散劳动力勤劳致富意识,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比学赶超”,向善向好的文明乡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