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部门>县生态环境局>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环境应急

[ 索引号 ]11500229MB1913397Q/2024-00009 [ 发文字号 ] [ 发布机构 ]城口县生态环境局 [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成文日期 ]2024-03-11 [ 发布日期 ]2024-03-11 [ 体裁分类 ]其他

城口县防止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和生态破坏事件应急预案


城口县防止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和生态破坏事件应急预案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


1总 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工作原则

1.4事故分级

1.5适用范围

1.6预案衔接

2组织体系

2.1应急处置指挥机构

2.2应急组织体系图

2.3现场指挥部职责

2.4现场应急工作组职责

2.5成员单位职责

3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3.1监测和监控

3.2预防工作

3.3预警

3.4信息报告

4应急响应

4.1先期处置

4.2应急响应

4.3县级一级响应

4.4县级二级响应

4.5响应终止

5后期处置

5.1总结评估

5.2善后处置

5.3事件调查处理

6保障措施

6.1预案保障

6.2值守保障

6.3机制保障

6.4队伍保障

6.5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

6.6应急装备及物资保障

6.7资金保障

6.8技术保障

6.9跨界沟通与协作

6.10责任追究

7宣传、培训和演练

7.1宣传

7.2培训

7.3演练

8附则

8.1预案制订与解释

8.2预案实施

8.3预案更新

附件附图:



城口县防止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应急预案

1总 则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危害,保护国家财产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我县社会稳定;指导和规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高综合防范和处置能力。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和《重庆市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环境和生态保护实际,在对《城口县防止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应急预案(2019年)》进行补充完善的基础上,制定《城口县防止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应急预案(2023年)》(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1.3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预防、政府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先期处置、部门联动、企业主体、专家支持,分级负责、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科学处置的原则。

1.4事故分级

按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事故级别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

1.4.1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级):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1.4.2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级):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1.4.3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级):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1.4.4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级):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

6)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城口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对工作,具体包括:

1)危险化学品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环境污染事故;

2)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他严重污染事故;

4)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

5)其他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

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事故所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河道船舶污染事件的应对工作按照其他相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城口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执行。

1.6预案衔接

城口县防止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应急预案内部衔接于《城口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城口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对上衔接于《重庆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重庆市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对下衔接于《城口县生态环境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城口县生态环境局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体系见图1.6-1

1.6-1应急预案体系图


2组织体系

2.1应急处置指挥机构

在城口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设立城口县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简称县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负责领导和组织实施全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县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根据处置需要,成立城口县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现场指挥部(简称现场指挥部),负责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应急监测组、现场救援组、医疗救援组、安全保卫组、善后处理组、后勤保障组和舆情导控组等应急工作组,具体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现场指挥部组成:

指挥长:县政府分管生态环境工作的县领导

副指挥长:县政府办公室、县生态环境局、县应急管理局负责人。

成员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发展改革委、县经济信息委、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委、县商务委、县卫生健康委、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林业局、县城管局、县气象局、县纪委监委机关、县委宣传部、县消防救援大队、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事发单位及主管部门等。

2.2应急组织体系图

2.2-1应急组织体系图

2.3现场指挥部职责

执行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的指示、命令;向市政府、市应急局、市生态环境局报告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有关情况;协助市政府应急指挥部指挥调度全县应急救援力量,协调辖区部队共同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决定实施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闭和对交通实行管制等强制性措施。按规定通过新闻媒体发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处置的相关信息。

2.4现场应急工作组职责

各现场应急工作组人员构成和工作任务如下:

1)综合协调组

人员构成:由县应急管理局牵头,县生态环境局、县公安局、县交通局及事故发生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负责人组成。

工作任务:接收上级部门的指示和意见,传达现场指挥部指令,报送突发环境事件相关信息,组织协调有关应急处置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2)应急监测组

人员构成:由县生态环境局牵头,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相关行业和企业环境监测机构负责人组成。

工作任务:负责事故应急监测并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故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决策提出建议。

3)现场救援组

人员构成:由现场指挥部根据污染事故的类别确定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交通、水利等责任部门为牵头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交通事故、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分别由县应急管理局、县交通局、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牵头),县救援队及社会救援力量组成。

工作任务:勘查事故现场,负责对事故现场调查取证,研究现场处置情况,提出事故或险情处置建议和抢险救援技术方案,调集抢险救援队伍及所需器材、物资,迅速抢险救援。

4)医疗救援组

人员构成:县卫生健康委牵头,卫生系统有关医疗单位组成。

工作任务: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转运救治重伤人员,并提供医疗救治中必要的技术支持。

5)安全保卫组

人员构成:县公安局牵头,行业主管部门、事故发生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事故发生单位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工作任务:负责设置事故现场警戒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负责事故现场交通管制和疏导,组织人员有序疏散,保护现场财产安全,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抢险救护工作顺利开展。

6)善后工作组

人员构成:事故发生乡镇(街道)人民政府牵头,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应急管理局、县生态环境局、县经济信息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事故责任单位负责人组成。

工作任务:负责对伤亡人员及家属实施救治、处置和安抚,做好污染损害赔付及灾民安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7)后勤保障组

人员构成:由县应急管理局牵头,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委、县发展改革委、县经济信息委、县城管局、县商务委、事发地镇街、事故发生单位等有关人员组成。

工作任务:负责抢险救援及事故调查人员的生活保障,保障现场抢险的电力、通讯、水、气供应;提供必要的办公用品和交通、通信工具、器材;抢险物资、材料准备。

8)舆情导控组: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政府办公室、县应急管理局、县融媒体中心等组成。

工作任务:负责事故新闻的采集、编写、发布,协调新闻媒体及时报道事故动态和进展情况。同时,密切监控网络舆情,实时采取对策消除舆论负面影响。

2.5成员单位职责

县生态环境局:统筹协调全县重大、特别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应急处置;汇集、研判、上报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信息,并按照市政府的决定发布特别重大预警信息,启动应急预案。建立环境污染事故预警系统及环境保护举报中心,设立举报电话(023-56550725);负责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排放污染物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应对、调查;根据县政府授权发布预警信息,提出预警信息建议和防止事态扩大和控制污染蔓延工作建议;做好污染事态实时监控;建立事故应急处置专家库,指导开展现场污染物消除及修复工作;督促事故责任方开展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损害评估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危险化学品等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引发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向市生态环境局报告事件相关信息。

县应急管理局:通知事故应急抢险的有关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灾难现场;及时收集和向指挥部领导、县委办、县府办、市应急局指挥中心报告事故及处置进展情况;及时传达落实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领导关于事故处置的指示和批示。负责组织事故灾难处置过程中受灾所需救灾物资,执行抢险救援物资的调度;指导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指挥、协调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协调做好应对工作;监督检查事故灾难处置应急预案启动执行情况;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固体废弃物运输等水路、公路运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负责伤员及救灾物资运送、危险物品转移等水路、公路应急运输保障工作;负责协调高速公路运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应对及保障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交通管制、社会治安秩序维护;负责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和调查处理工作。

县卫生健康委:负责组织医疗救护,对事发现场和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实施卫生防疫;负责饮用水监测预警。

县农业农村委:负责畜禽养殖、渔业水体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和调查处理工作;对农作物、水产养殖、家畜家禽受灾情况实施监测并开展处理。

县林业局:负责对野生动植物受环境污染影响情况实施监测;负责森林、林木以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

县水利局:组织、协调、指导因洪涝灾害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负责其运行管理的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负责备用饮用水水源调度;指导供水企业在事故发生后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和生活饮用水供应;提供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所需水文水利资料;负责水源流量控制和监测;负责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物的清理;参与事件调查和处置。

县市场监管局:负责对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食品、药品污染情况实施监测;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集体中毒等。

县发展改革委:负责配合有关乡镇(街道)、建设单位开展重大应急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应急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支持。负责管理范围内的油气管线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和应对工作。

县经济信息委:督促电力、燃气等单位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和应对工作;督促工业企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和应对工作;负责管理范围内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应急应对工作;负责管理范围内的天然气管道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和应对工作;负责参与有关单位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工作。

县城管局:负责市政设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应对和调查处理,参与善后处理工作。

县商务委:保障生活必需品等重要商品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稳定;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物资。

县财政局:负责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应对工作经费保障。

县气象局:提供有关气象监测预报信息和实时气象资料。

县民政局:协调救灾物资调拨工作;协助做好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开展死亡人员丧葬和家属抚慰工作。

县纪委监委机关:负责调查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履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组织、协调、指导因地质灾害等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开展舆论引导;牵头起草新闻通稿,组织新闻发布;做好现场新闻媒体接待和服务工作。

应急专家组:由县生态环境局牵头组建,应急管理、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专家组成。负责提供应急处置技术咨询,指导现场处置工作,为应急指挥提供决策建议。

县消防救援大队:负责现场火灾扑救和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防止有毒有害消防废水流入外环境引发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准备。

县综合应急救援队: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开展突发环境事件抢险救援。

乡镇(街道):负责所辖区域内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先期处置工作,及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情况;负责所辖区域群众的稳定、疏散、宣传、解释、安抚及善后工作;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后勤保障工作;参与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

事发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启动本单位有关应急预案,组织本单位专家及职工,进行先期处置减少和消除污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配合做好调查工作。

1


城口县防止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应急预案

3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3.1监测和监控

具有相关监测能力的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监测手段,加强日常环境监测和预警。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重点对以下目标进行监控:饮用水水源地、居民集聚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涉及重金属企业、尾矿库等潜在风险较大的企业。县生态环境局负责及时采集、整理、分析县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相关信息。

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对环境污染信息的收集、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将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通报县生态环境局。

1)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和预警信息监控由县应急管理局负责。

2)交通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和预警信息监控由县公安局、县交通局负责。

3)调引水或水质性缺水引发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水环境事件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和预警信息监控由县水利局负责。

4)自然灾害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和预警信息监控由县应急管理局牵头,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气象局按职能负责。

当出现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时,有关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者应立即向县生态环境局报告。

3.2预防工作

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开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工作。

1)开展环境风险防范检查工作,依法组织对容易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周边环境保护目标进行调查、登记,定期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2)统筹协调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有关的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与应急措施,防止因其他突发公共事件次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

3)统筹安排应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所必需的物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灾场所。

生产经营单位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定期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健全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按照有关规定编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向县生态环境局备案,定期开展培训及应急演练。

4)环境风险隐患企业和单位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编制应急预案,并将风险评估报告和应急预案报县生态环境局备案,接受县生态环境局的指导监督;

配备相应的应急设施、设备、物资和器材,组织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

建立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排查环境污染事故隐患,定期检测、维护有关报警装置、应急设施设备,确保正常使用。

3.3预警

3.3.1报警

事发单位或知情者应通过电话、短信、传真等方式及时向县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警。充分利用1101191221201234512369及其他应急部门的通信系统,实现联动报警。

报警内容主要包括:

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可能或已经发生的时间、地点、种类;

2)可能或已经产生的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

3)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倡导和鼓励公民、法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隐患进行举报,并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对于报警准确,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或减少损失和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

经初步判断属于重大、特别重大事故,立即向县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和县政府报告,并同时上报市生态环境局、市政府。

3.3.2预警级别

对可以预警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按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划分为级(一般)、级(较大)、级(重大)、I级(特别重大)共4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加以标识。

蓝色(一般)预警:存在环境安全隐患,可能发生或引发突发环境事故的;或事故已经发生,可能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造成人员伤亡的。

黄色(较大)预警:情况比较紧急,可能发生或引发较大突发环境事故的;或事故已经发生,可能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造成较多人员伤亡的。

橙色(重大)预警:情况紧急,可能发生或引发重大突发环境事故的;或事故已经发生,可能进一步扩大范围,造成更多人员伤亡的。

红色(特别重大)预警:情况危急,可能发生或引发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故的;或事故已经发生,可能进一步扩大事故范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

3.3.3预警信息发布

1)预警信息发布内容

预警信息发布内容主要包括事件类别、预警级别、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当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2)预警发布渠道

预警信息发布通过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或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

县级预警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布:

通过已建立的县环境应急工作联络网络,以文件传真的方式向相关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发布预警信息。

县人民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官方移动客户端发布预警信息。

通过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发布预警信息。

提供应急预警的新闻通稿,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发布预警信息。

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协调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企业发布预警短信。

3)预警发布流程

县生态环境局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进行研判,预估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向县政府提出预警级别建议。

发布预警公告。蓝色预警和黄色预警由县政府或授权县生态环境局负责发布;橙色预警由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发布;红色预警由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建议,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政府负责发布。

3.3.4预警措施

预警信息发布后,根据事件具体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后果,采取以下措施。

1)分析研判: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及专家,随时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级别。适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防范处置:迅速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控制事件苗头。在涉险区域设置注意事项提示或事件危害警告标志,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及时告知公众避险和减轻危害的常识、需采取的必要健康防护措施,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影响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应及时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3)应急准备: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环境监测人员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对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发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环境监管。

4)舆论引导: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最新情况,公布咨询电话,组织专家解读。加强相关舆情监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涉及跨界污染的,及时向相邻区县政府通报情况,并向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报告。

3.3.5预警变更和解除

在预警有效期内,县生态环境局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加强跟踪分析,如有分析结论证明可以提前提升、降低预警级别或解除预警的,应立即提出预警变更或解除的建议,预警变更和解除程序与发布程序一致。

3.4信息报告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发生后,涉事企事业单位和有关生产经营者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并在第一时间向消防119指挥中心、公安110指挥中心、县生态环境局和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因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等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由县公安局、县交通局、县应急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及时通报县生态环境局。

县生态环境局通过互联网信息监测、环境污染举报热线等多种渠道,加强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收集,及时掌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

县生态环境局接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或监测到相关信息后,立即进行核实,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限、程序和要求向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同级政府报告,并通报同级其他相关部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近、相邻行政区域的,由县政府或县生态环境局及时通报相近、相邻行政区域同级政府或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必要时可越级上报。

3.4.1信息报告内容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三类。

初报在发现或者得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

初报内容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并提供可能受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

续报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的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置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置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

3.4.2信息报告渠道

信息报告可采用传真、网络等方式报告,事后按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时间要求及时补充完整的书面报告。

3.4.3 信息报告流程

对初步认定为一般(IV级)或者较大(III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县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应当在4小时内向县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报告。

对初步认定为重大(II级)或者特别重大(I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县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报告。市生态环境局接到报告后,应当进行核实并在1小时内报告市政府和生态环境部。县政府应当在2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

发生下列一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县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应当按照重大(II级)或者特别重大(I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程序上报:

①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影响的;

②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人群的;

③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的;

④有可能产生跨省或者跨国影响的;

⑤可能或已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

⑥县生态环境局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


4应急响应

本预案应急响应工作流程见图4-1

4-1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图

4.1先期处置

事发单位要按照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指挥本单位应急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做好现场人员疏散和公共秩序维护;控制危险源,采取污染防治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和危害扩大,控制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尽量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事发地乡、镇(街道)政府接到信息报告后,要快速实施处置,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避免污染物扩散,严防发生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灾害。同时,指挥协调应急队伍开展救援行动,组织、动员和帮助群众开展安全防护工作,并将处置情况按规定随时报告县政府及县生态环境局。

对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或较大环境事件,县应急指挥部接到消息后,应及时将信息反馈至上一级应急指挥部门并做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4.2应急响应

根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发展态势,将县级应急响应设定为一级和二级。

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启动一级响应;发生一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时,启动二级响应。

一级响应:对于较大环境事件,由县政府报请市政府启动市专项应急预案或总体应急预案。同时,县政府启动本预案和各领域专项预案。对于重大、特别重大环境事件,除由县政府报请市政府启动市一级相关预案外,由市政府报请上级政府启动专项应急预案或总体应急预案。

二级响应:由事发地乡镇(街道)政府报请县政府启动专项应急预案或总体应急预案;同时,事发地乡镇(街道)政府,要快速实施处置,控制或切断污染源。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发生在易造成重大影响的地区或重要时段时,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事件损失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

如市政府有关部门启动或成立市政府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并根据有关规定启动应急响应时,县应急指挥部将在市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配合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对跨县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按照相关应急联动协议执行。对需要市级层面协调处置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由县政府向市政府提出请求。

各乡镇(街道)政府可根据处置能力,设置相应的响应分级。

4.3县级一级响应

4.3.1启动响应

初判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县生态环境局及时提出启动应急响应建议和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具体组成方案,并报县政府。经县政府同意后,启动县级一级响应,并成立县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4.3.2指挥协调

一级响应启动后,立即部署应急处置工作。

1、组织专家进行会商,研究分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影响和发展趋势。

2、联通县环境应急管理指挥平台、事发县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建立应急指挥平台体系。

3、成立并派出现场指挥部,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和协调现场处置工作。

4、根据需要,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派出工作组赴事发现场协调开展污染处置、应急监测、医疗救治、应急保障、转移安置、新闻宣传、社会维稳等应对工作。

5、研究决定各有关部门提出的请求事项。

6、统一组织信息发布,做好舆论引导。

7、组织开展事件调查和损害评估工作。

8、向受事件影响或可能受影响的县内有关地区或相近、相邻县通报情况。

9、视情向相近、相邻县或市有关方面请求支援。

10、配合市应急指挥部或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4.3.3响应措施

1)现场污染处置

污染事故处置基本措施:应急小组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参考专家意见,向县现场指挥部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以减少环境污染。

切断污染源:涉事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要立即采取关闭、停产、封堵、围挡、喷淋、转移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

污染物处理: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工作。采取隔离、吸附、打捞、氧化还原、中和、沉淀、消毒、去污洗消、临时收贮、微生物消解、调水稀释、转移异地处置、临时改造污染处置工艺或临时建设污染处置工程等方法处置污染物。

涉及大气污染事故的,现场调查或查取事故发生地有关空气动力学数据(气温、气压、风向、风力、大气稳定度等),采用监测和模拟等手段追踪污染气体扩散途径和范围,科学设立警戒线;在控制泄漏源的同时,用水雾稀释有毒有害气体,用水幕封阻扩散的稀释源,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快速扩散,造成人员伤亡和大气污染。

涉及水污染事故的,现场监测人员要测量水流速度,估算污染物转移、扩散速率。联合有关部门对事故周围环境(居民住宅区、农田保护区、水流域、地形)做初步调查。对造成水污染的液体物质采取挖坑收集、挖沟引流、筑坝拦截等方法阻止污染物进入水体。对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采取吸收(吸附)、中和、拦截、导流、疏浚、转移等方法处置,防止水体污染事态进一步扩大。必要时,县现场指挥部报告县政府要求其他排污单位停产、限产、限排,减轻环境污染负荷。

当涉事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不明时,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县生态环境局开展污染源调查,查明涉事单位,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切断污染源。

2)转移安置人员

交通部门负责调集事故处理所需的交通工具。根据突发环境事件事发地及影响区域气象、地理环境和人员密集度等情况,设立现场警戒区、交通管制区和重点防护区,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方式和途径,消防部门负责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疏散危及人员。

3)医学救援

迅速组织县医疗资源和力量,对伤病员进行诊断治疗,根据需要及时、安全将重症伤病员转运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救治。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工作,采取保护公众健康措施。视情况增派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调配急需医药物资,支持医学救援。做好受影响人员的心理援助。

4)应急监测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应急监测组第一时间派环境监测监察人员到达现场,对事故作出初步判断,并立即向政府报告,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尽可能消除或减轻污染危害。应立即进行大气、水体、土壤等应急监测工作,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种类、性质以及我县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确定监测的布点和频次,调配应急监测设备、车辆,及时准确监测,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及时开展污染事故现场勘察,收集证据。每天向指挥部报告监测数据、事故的发展趋势、处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5)市场监管和调控

密切关注受影响地区市场供应情况及社会反映,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场监管和调控。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引发中毒事件等。

6)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通过政府授权发布、发新闻稿、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组织专家解读等方式,借助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途径,主动、及时、准确、客观向社会发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和应对工作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不实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其他舆情应在48小时内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信息发布内容包括事件原因、污染程度、影响范围、应对措施、需要公众配合采取的措施、公众防范常识和事件调查处理进展情况等。

7)维护社会稳定

公安部门保证交通顺畅,保护并控制事发现场,维护社会秩序,并根据需要进行立案侦查或追踪查找。加强受影响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作好应急处理工作。

4.4县级二级响应

初判发生一般级别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县生态环境局及时启动县级二级响应,报县政府备案,会同县应急管理局协调有关县级部门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督促事发地开展应急处置、应急监测、原因调查等工作,并根据需要协调有关方面提供应急队伍、物资、技术等支持。

1、了解事件情况、影响、应急处置进展及当地需求等。

2、指导事发地制订应急处置方案。

3、联通事发地有关应急指挥平台与县环境应急管理指挥平台。

4、根据地方请求,组织协调相关应急队伍、物资、装备等,为应急处置提供支援和技术支持。

5、对跨县行政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行协调。

6、指导开展事件原因调查及损害评估工作。

4.5响应终止

4.5.1响应终止条件

满足下列情形之一的,符合响应终止: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解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4.5.2响应终止程序

1)应急响应结束后,按照谁发布、谁终止的原则,由应急响应启动机构发布应急终止指令。

2)应急状态终止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根据县政府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4.5.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1查找事件原因。县政府指导有关部门及涉事企业单位查找原因,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出现。

2)评估与总结。县生态环境局负责对重大、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的起因、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对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情况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和评估。同时,对应急处置过程、有关人员的责任、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分析,形成文字材料,于应急终止后15天内向当地政府和上级生态环境部门作出报告。

3)应急过程评价。评价的基本依据:

一是环境应急过程记录;

二是现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总结报告;

三是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掌握的情况;

四是应急救援行动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

五是公众的反映等。

得出的主要结论要涵盖以下内容:

一是环境事件等级;

二是环境应急任务完成情况;

三是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要求;

四是采取的主要防护措施和方法是否得当;

五是出动应急队伍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应急程度与速度是否与任务相适应;

六是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风险、困难关系的处理是否合理;

七是发布公告与公众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恰当,对公众心理产生了何种影响;

八是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例;

九是需要得出的其他结论等。

4)预案修订。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相关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


5后期处置

5.1总结评估

1)对于初步认定为特别重大和重大、较大、一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分别由市生态环境局、县生态环境局负责按照同级政府应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安排部署,组织开展生态破坏与污染损害评估工作。对于初步认定为一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可以不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工作。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处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重建的依据。跨行政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污染损害评估,由县生态环境局协调解决。污染损害评估工作于处置工作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特别复杂的,经市生态环境局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

2)应急过程评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由县生态环境局就环境应急过程、现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行动、应急救援行动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公众反映等情况开展评估,形成总结报告或案例分析材料。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等级;环境应急任务完成情况;环境应急是否符合保护公众、环境保护的总要求;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和方法是否得当;出动环境应急队伍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环境应急程度与速度是否与任务相适应;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风险、困难关系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发布的通告及公众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等。

5.2善后处置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在现场指挥部指导下,由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政府负责根据本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及时组织制定补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和环境恢复等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保险机构要及时开展相关理赔工作。妥善解决因处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5.3事件调查处理

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由市生态环境局组织;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由县政府负责组织;对危及公众身体健康财产安全,造成社会影响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由县生态环境局负责组织;其他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由县生态环境局视情况组织。

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完毕后,根据有关规定,由县生态环境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开展事件调查工作,查明事件原因和性质,评估事件影响,提出整改防范措施和处理建议。

5.3.1事件调查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

2)事故发生的经过、初步原因和事故损失情况。

3)事故现场人员情况、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4)受影响人群范围、数量,受影响时长。

5)人证、物证、旁证,了解事故前的情况、事故中的变化和事故后的状况。

6)其他有关内容。

5.3.2事故分析

事故现场调查完后应依据事故调查内容对事故进行分析。通过事故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

事故分析的步骤和要求:

1)整理和阅读有关调查材料。

2)分析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行为、状态和环境影响等。

3)采用适当的事故分析方法确定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进行责任分析。

4)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确定事故的直接和间接责任者。

5.3.3事故处理

1)事故调查分析后,应由事故调查部门编写事故报告(通报),开展事故处理。

2)事故报告(通报)内容应包括:

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生事故的日期、类别、地点、人员伤亡情况、经济损失等。

事故经过。

事故原因分析,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事故责任分析,包括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并确定主要责任者。

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事故纠正与预防的措施、建议。对涉及相关方的事故,应分别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

其它材料(包括影像资料、技术鉴定报告和图表资料)。

3)事故发生部门应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根据事故报告(通报)中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结合部门情况编制工作计划,组织落实整改工作。事故调查部门负责检查、验证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4)当事故的应急处置中出现应急能力不足、应急措施不到位等影响应急效果的情况时,应急责任部门应及时修订、完善应急体系,完善本预案应急响应流程。

5)事故发生后,县财政局和县生态环境局负责对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核验。


6保障措施

6.1预案保障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重庆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庆市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相关要求,组织督促制定、完善各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到责任落实、组织落实、方案落实、保障落实。

6.2值守保障

完善日常值班与应急值守相结合的接报、出警机制并严格组织实施;充分做好值守状态时的人员、设备、车辆、通讯及物资准备工作。提升应急科技应用水平,确保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顺畅,做到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全面、有效衔接。

6.3机制保障

根据区域或流域环境风险防范需要,加强与相近、相邻地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互动,健全风险防范和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局与其他部门的联动机制建设,协同高效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6.4队伍保障

县政府要强化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处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同时依托社会力量,建立专业化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提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县级专业环境应急处置队伍、环境应急监测队伍、消防部队、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及其他相关方面应急救援队伍等力量要积极参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应急处置与救援、调查处理等工作任务。

加强县级应急队伍的培训、演练和管理,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规范应急救援队伍调动程序。加强环境应急专家队伍管理,充分发挥环境应急专家组作用,为重、特大、较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制订,污染损害评估和调查处理工作提供决策建议。

6.5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

通信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健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确保应急期间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需要。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健全公路、水运紧急运输保障体系,保障应急响应所需人员、物资、装备、器材等的运输;负责制定公路运输抢险预案,危险货物的转移。公安部门负责加强应急交通管理,保障运送伤病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物资、装备、器材车辆的优先通行。

6.6应急装备及物资保障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县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做好环境应急救援物资紧急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工作,保障支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需要。县各有关部门要制定环境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加强专业设备、救援物资、防护器材的储备,鼓励支持社会化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应急物资、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供给。加强对环境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的动态管理,将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统筹纳入应急物资库建设,应急物资的启用调配按应急物资管理制度执行。

6.7资金保障

县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应安排专项应急管理资金,进一步完善应急装备及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管理和处置需要。

6.8技术保障

充分利用县政府及各部门现有的技术人才、专家资源和技术设备设施资源,提供在应急状态下的技术支持。

6.9跨界沟通与协作

建立与跨界环境应急机构的联系,组织参与跨界救援活动,加强县(区)间的交流与合作。

6.10责任追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等规定,对以下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追究责任:

1)对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和重特大险情信息不按有关规定上报、迟报、漏报、瞒报的;

2)拒不执行事故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延误应急抢险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

3)在人员救助、物资调配、事故调查、现场秩序维护等方面不配合、不支持,严重影响和干扰应急处置工作的;

4)其他失职行为。

7宣传、培训和演练

7.1宣传

各相关单位、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普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救援基本知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宣传主管机构负责组织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广场宣传活动、发放有关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7.2培训

各相关单位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相关人员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增强应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由县生态环境局牵头,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和教育工作,广泛宣传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与避险常识,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通过授课、操作演练和模拟演习等学习、培训,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专业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业人才。

培训内容主要为有关预警和应急处置的法律、法规;国家和市的各类相关应急预案;预警和应急处置程序及其运行;预警及应急处置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预警和应急处置报告的编制和上报程序等。

加强突发环境事件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重要目标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积极参加市组织的相关技术培训。组建一支熟悉环境应急常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措施,相对固定、常备不懈的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调查、监测队伍;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专家授课,以提高应急队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对环境污染隐患重点单位或园区的应急队伍组织培训,形成政府和企业组成的环境应急网络,保证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各应急救援队伍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

1)应急人员的培训内容:

如何识别存在的环境风险;

如何启动紧急警报系统;

常见危险品槽车泄漏的控制措施;

典型饮用水源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各种应急器材的使用方法;

防护用品的佩戴要求及正确使用方法;

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

如何合理选择监测点、监测方法及监测频率。

2)公众的培训内容:

潜在的重大环境事故及其后果;

事故警报与通知的规定;

基本个人防护知识;

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

在污染区行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

3)培训方式

培训的形式可以根据辖区的实际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定期开设培训班、上课、事故讲座、广播以及利用黑板报、墙报、宣传画等,使教育培训形象生动。

4)培训要求

针对性:针对可能的环境事故情景及承担的应急职责,不同人员不同内容;

周期性:培训的时间相对短,但有一定的周期,一般至少1年进行1次;

定期性:定期进行技能培训;

真实性:尽量贴近实际应急活动。

7.3演练

县生态环境局负责会同县级有关部门根据相关应急预案,不定期组织全县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应急演练,做好跨部门的协调配合及通信联络,确保紧急状态下的有效沟通和统一指挥。各乡镇(街道)负责组织本区域单位和公众开展应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演练。

应急演练注意事项:

通过演练观察识别出应急准备缺陷,查出需要整改项;根据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不足部分,进行修订。

应急演练中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演练过程应尽可能模仿可能事故的真实情况,但不能采用真正的危险状态进行演练,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演练之前应对演练情况进行周密的方案策划。编写场景说明书是方案策划的重要内容;

演练前应对有关人员进行必要培训,但不应将演练的场景介绍给应急响应人员;

演练结束后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和整改。


8附则

8.1预案制订与解释

本预案由县生态环境局负责制订和解释。

8.2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开始实施。

20191220日印发的《城口县防止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废止。

8.3预案更新

每次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后,应对本预案重新评估并予以完善。本预案原则上每五年修订一次。

1


城口县防止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应急预案

附件附图

附件:

附件1现场指挥部成员单位通讯录

附件2城口县各乡镇(街道)联系方式一览表

附件3相邻省市、区县政府相关部门通讯录

附件4城口县专业救援队伍名单

附件5城口县应急物资及装备清单

附件6城口县环境应急专家库组及联系方式

附件7重庆市环境应急专家库名单及联系方式

附图:

附图1城口县行政区划图

附图2城口县地形图

附图3城口县水系图

附图4城口县水环境风险源分布图

附图5城口县大气环境风险源分布图

附图6城口县危化品运输道路示意图

附图7城口县水环境风险受体分布示意图

附图8城口县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分布示意图

附图9城口县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

附图10城口县应急物资存放点

附图11城口县各评估子区域水环境风险等级示意图

附图12城口县各评估子区域大气环境风险等级示意图

附图13城口县区域综合环境风险等级示意图

1


附件1

现场指挥部成员单位通讯录

序号

单位

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

1

县委办公室

023-59222249

2

县政府办公室

023-59222377

3

县应急管理局

023-59222355

4

县公安局

023-59223833

5

县公安交巡警大队

023-59223969

6

县消防救援大队

023-59222641

7

县交通局

023-59222464

8

县卫生健康委

023-59225128

9

县市场监管局

023-59223290

10

县生态环境局

023-59222621

11

县商务委

023-59222911

12

县经济信息委

023-59222380

13

县财政局

023-59222522

14

县气象局

023-59222446

15

县委宣传部

023-59222334

16

县纪委监委

023-59222975

17

县水利局

023-59222592

18

县民政局

023-59222356

19

县红十字会

023-59225128

20

县发展改革委

023-59222374

21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023-59226116

22

县农业农村委

023-59222879

23

县林业局

023-59223366


附件2

城口县各乡镇(街道)联系方式一览表

序号

单位

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

1

葛城街道办事处

023-59222208

2

复兴街道办事处

023-59502228

3

修齐镇人民政府

023-59260001

4

高观镇人民政府

023-59263001

5

明通镇人民政府

023-59290001

6

庙坝镇人民政府

023-59293001

7

坪坝镇人民政府

023-59283004

8

巴山镇人民政府

023-59280550

9

高燕镇人民政府

023-59508189

10

东安镇人民政府

023-59501701

11

咸宜镇人民政府

023-59500500

12

高楠镇人民政府

023-59500000

13

龙田乡人民政府

023-59506892

14

北屏乡人民政府

023-59501000

15

岚天乡人民政府

023-59506637

16

河鱼乡人民政府

023-59265746

17

厚坪乡人民政府

023-59261700

18

治平乡人民政府

023-59500277

19

明中乡人民政府

023-59505868

20

蓼子乡人民政府

023-59291000

21

鸡鸣乡人民政府

023-59292000

22

周溪乡人民政府

023-59292519

23

双河乡人民政府

023-59295500

24

沿河乡人民政府

023-59501500

25

左岚乡人民政府

023-59506124

1


附件3

相邻省市、区县政府相关部门通讯录

序号

单位

距城口县里程

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

1

陕西省安康市生态环境局岚皋分局

47公里

0915-2529883

2

陕西省岚皋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47公里

0915-2526211

3

陕西省岚皋县应急管理局

47公里

0915-2521661

4

陕西省岚皋县公安局

47公里

0915-2522581

5

陕西省岚皋县消防救援大队

47公里

0915-2527119

6

四川省达州市万源生态环境局

60公里

0818-8100002

7

四川省万源市自然资源局

60公里

0818-8629559

8

四川省万源市应急管理局

60公里

0818-8619997

9

四川省万源市公安局

60公里

0818-8622385

10

四川省万源市消防救援大队

60公里

0818-8617119

11

重庆市开州区生态环境局

90公里

023-52116111

12

重庆市开州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90公里

023-52299000

13

重庆市开州区应急管理局

90公里

023-52633098

14

重庆市开州区公安局

90公里

023-52124110

15

重庆市开州区消防救援支队

90公里

023-85580119

1


附件4

城口县专业救援队伍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救援领域

1

县地震应急救援队

城口县葛城街道

13883311994

地震救援

2

县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队

城口县葛城街道

13452048943

抗洪抢险

3

县森林灭火应急救援队

城口县葛城街道

13709449868

森林防火

4

县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队

城口县葛城街道

15923834966

道路交通

5

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

城口县葛城街道

王世东

13635324777

地质灾害

6

县水上事故应急救援队

县交通局

137094449588

水上事故

7

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队

城口县葛城街道

李远建

15923858859

危险化学品

8

县矿山抢险应急救援队

城口县葛城街道

李远建

15923858859

矿山

9

县医疗应急救护队

城口县葛城街道

廖邦卿

17783538080

医疗救援

10

县通信应急保障队

城口县葛城街道

18996599199

通信应急

11

县电力应急保障队

城口县葛城街道

江林波

15823702766

电力

12

县治安和交通秩序应急队

城口县葛城街道

15923834966

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

13

县物资应急保障队

城口县葛城街道

滕歆丽

15084358099

物质保障

14

县道路抢险保通和运输队

城口县葛城街道

王正平

13983549056

道路抢险保通和运输

15

县市政应急保障队

城口县葛城街道

颜海清

13996623657

市政应急

16

县气象应急服务队

城口县葛城街道

龙显琼

13996593956

气象应急

17

县环境应急服务队

城口县葛城街道

18996538771

环境应急

18

县燃气应急保障队

城口县葛城街道

罗险峰

13983502778

燃气应急


附件5

县生态环境局应急物资储备明细统计表

存放位置:城口县生态环境局应急物资储备库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1

应急指挥车

1

2

应急车辆

1

3

雷克兰INT640气体致密性化学防护服

2

4

雷克兰ICT450液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

4

5

应急现场工作服(套)

2

5

万安迪GASTiger2000-4XE易燃易爆气体报警装置

2

6

万安迪GASTiger2000-6XE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2

7

辐射报警装置

2

8

医用急救箱

1

9

海洋王FW6101手提式防爆探照灯

3

10

黑岩并蒂莲BDLG1000睡袋

4

11

三峰出太极帐篷

2

12

高精度GPS卫星定位仪

1

13

昕锐X1200Pro激光测距仪

1

14

应急摄像器材

1

15

朗仕特ZHS2016防爆照相机

3

16

防爆对讲机

6

17

爱国者R66118G应急录音设备

4

18

海洋环保NHQ-1凝油剂

25

19

宏程定制活性炭

40

20

君联合J-3065重金属捕捉(集)剂

20

21

迈特熊定制橡皮艇

1

22

迈特熊定制船外机(与橡皮艇配套)

1

23

泰洋PP-2吸油毡

10

24

泰洋XTL-220Y吸油拖栏

0.5

千米

25

富肯-3号溢油分散剂

500

公斤

26

固体浮子式WGV900PVC围油栏

300

县应急管理局应急物资储备明细统计表

存放位置:城口县应急管理局应急物资储备库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1

华亮BHL612电筒-固态微型强光防爆电筒

35

2

华亮BHL6703照明灯-手提式防爆探照灯

4

3

华量-BHL620警示灯 太阳能安全锤手电筒

82

4

全方位自动升降泛光灯

5

5

便携式LED防爆移动照明

1

5

防爆强光手电筒

5

6

固定微型强光防爆灯

100

7

手提式防爆探照灯

5

8

JIW5282帐篷灯

1

9

Voyager5无人机

1

10

Djl大疆御2专用无人机配件

2

11

PD680防爆数字对讲机

10

12

P8268对讲机(台)配电池

20

13

LW-302对讲机配电池

10

14

5S喊话器

1

15

金博帝BCT913T扩音器

1

16

TH-NA11北斗天通卫星电话

2

17

指挥帐篷

1

18

折叠指挥桌

8

19

折叠椅

12

20

AE2080应急指挥桌面终端

1

21

触控大屏(75寸含支架)

1

22

AE40现场视频终端

1

23

VC999摄录望远镜

1

24

ZB-S009便携式投影仪

1

25

M7455DNFF便携式一体机

1

26

RHZK6.8CT/A空呼

4

27

MS600全量程气体检测仪

1

28

索尼PXW-Z150摄像机

1

29

11000TE便携式发电机

1

30

统型款抢险救援头盔

50

31

ZFQJ-KB-X抢险救援头盔

5

32

3060MFT4防毒全面罩套装

5

33

开隆2-A消防手套

50

34

液压起重器

1

35

担架

1

36

铁锹

10

37

应急救援指挥车

1

38

应急救援工具车

1

39

应急救援吸污车

1

县林业局应急物资统计表

储存位置:城口县林业局仓库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1

油锯

73

2

高压水泵

14

3

背负式吹风机

2

4

小水泵

6

5

管带

6550

6

风力灭火机

34

7

灭火水枪

126

8

动力灭火机

20

9

高压细水雾灭火机

4

10

铁扫把、胶扫帚

450

11

背负式水袋

69

12

弯刀

119

13

防火服

259

14

胶鞋

124

15

帽子

183

16

防火手套

144

17

急救包

19

18

油壶

3

19

手电筒

280

20

组合工具

24

21

铁锹

30

22

安全绳

8

23

手提式灭火弹

3

24

手提喇叭

32

25

斧头

70

26

水壶

49

27

点火器

30

28

折叠铲

1

29

移动水池

5

个(2T

30

夏季作训服

60

31

指挥服

6

32

GPS定位仪

20

33

对讲机

10

34

手提式灭火器

74

35

帐篷

7

36

车载喇叭

20

37

背负式吹风机

10

38

照明灯

2

39

口罩

3

40

机油

13

1


附件6

城口县环境应急专家组名单及联系方式

序号

姓名

单位职务/职称

学历/专业特长

手机号码

1

桂大兵

城口县应急管理局

本科(应急调查处置)

13709449748

2

杨见伟

城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硕士(污染治理、事故分析)

17823040610

3

城口县卫生健康执法支队

专科(事件处置、行政处罚)

18723393223

4

付绍渊

城口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专科(环境应急处置)

18996538726

5

代忠相

城口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

本科(应急处置、调查)

18723500888

6

邓林浩

城口县生态环境局水气污染防治科科长

本科(环境应急处置)

13452643060

7

城口县生态环境监测站

站长

本科(环境应急监测)

18996538781

8

城口县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

本科(生态环境保护)

18996538738

9

城口县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科科长

本科(环境影响评价)

18983500028


附件7

重庆市环境应急专家库名单及联系方式

序号

专家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专业方向

1

暨仕臣

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环科所

13883055506

化工、环保

2

张兰军

研究员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13527553809

交通运输

3

吴飚

高级工程师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13983086229

环境影响评价

4

肖怀德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3983681230

冶金

6

胡艳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15902355626

环境保护

7

张力

高级工程师

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13983193699

机械

8

庞家胜

高级工程师

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

13002349107

医药

9

张云怀

教授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3883077781

化工

10

刘静(小)

高级工程师

重庆化工设计研究院

13628320858

化工、医药

11

唐尚坚

副教授

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

66667269

环境保护

12

丁吉震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重庆智力开发策划咨询有限公司

13908386380

环境影响评价

13

黄胜炎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重庆吉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3708317337

环保

14

李福财

高级工程师

重庆渝佳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13320245783

环境保护

15

肖声

高级工程师

重庆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13883501702

核与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16

陈勇

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环科所

13032372629

环境工程

17

魏涛

副研究员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13618217325

交通运输

18

潘平

高级工程师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13983221198

社会区域

19

伍莉萍

高级工程师

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

13108984240

建筑、市政、医药

20

卢浩荣

高级工程师

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

13708308487

设计

21

郭劲松

教授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13908361691

高校教师

22

吴海子

高级工程师

重庆化工设计研究院

13608347962

环境保护

23

李传福

工程师

重庆市宏伟辐射防护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3883238536

环保

24

舒金扬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重庆市水利局

89079261

水利

25

张志雄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重庆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

13983723006

水利水电

26

靳国正

高级工程师

重庆市中设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3658378470

设计

27

陈长国

高级工程师

重庆一三六地质队

13983649226

社会区域

28

邓光明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重庆一三六地质队

13508377580

地质勘测

29

曾云松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重庆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13908361383

工程勘察

30

任幼蓉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13500353919

国土资源

31

唐剑波

高级工程师

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13883381119

地质环境

32

姚光华

高级工程师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13983065036

采掘

33

夏宏

高级工程师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13330259123

煤田地质

34

张一珑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13983652581

环境保护

35

郭平

高级工程师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13983889369

环保

36

奉萍

教授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3452185197

教师

37

胡必琴

高级实验师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3996483501

高校教育

38

韦化音

高级工程师

重庆市化工设计研究院

13908361648

化工医药

39

杜春漫

高级工程师

重庆浩力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13012372715

轻工纺织化纤

40

冯基学

高级工程师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13072327808

交通运输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