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22号代表建议的复函

城发改委函〔2025〕26号
城口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22号代表建议的复函
梁峰代表:
您提出《关于推动城宣万革命老区城口西部片区振兴发展的建议》收悉。经与县经济信息委、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委、县文化旅游委、县市场监管局、县林业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锚定规划引领,搭建西部片区振兴发展平台
对于城宣万革命老区城口西部片区振兴发展,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2021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2022年1月30日,《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渝发改推进〔2022〕159 号),
将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纳入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十大功能平台之一。2022年12月29日,城口县人民政府、宣汉县人民政府、万源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城府发〔2022〕15号),提出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2025年近期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指出城宣万三地要共同传承弘扬革命精神、共同建设内外联通的现代基础设施、共同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共同补齐民生短板和弱项等6个方面22项重要事项,确定2022年至2030年城宣万三地共建89个重大项目,其中与西部片区振兴发展密切相关的项目14个,均是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项目。此外,今年将编制《城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城口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十五五”规划》,将对城口西部片区推动产业协同、农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进行规划,推动城宣万革命老区西部片区振兴发展、协同联动。
二、关于聚焦红色资源,拓宽农文旅产业提质空间
近年来,城宣万三地立足共同传承弘扬革命精神,共同擦亮“红色”名片。全力做好革命遗址、旧址抢救保护,完成城口红三十三军庙坝指挥部旧址等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工作,推进城口县红三十三军旧址整体保护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成投用城宣万山地综合实训基地(一期),实训基地(二期)将于今年三季度建成投用。组建川陕红军革命精神宣讲专业队伍,开展异地宣讲40余次。组织300余名“五老四团”成员开展党史及红色宣讲、法治宣讲等活动570余场,及时开展红色研学教育实践活动,受教育师生累计10万余人。同时,三地文化旅游委联合推出“巴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康养精品旅游线路”“精品红色研学线路”等精品旅游线路,年均实现20余万游客跨三地流动。2024年,城宣万三地累计接待游客3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47元。下一步,三地文化旅游委将开展深入调研,联合推出更多精品旅游线路。
三、关于突出产业特色,激活乡村经济增长潜能
近年来,城宣万三地高度重视共同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聚焦中药材、蜀宣花牛、旧院黑鸡、城口老腊肉等特色农产品,推动城口老腊肉年销量超1.2万吨、产值超12亿元,中药材在地面积超38万亩,年产值超11亿元。联合组建“大巴山药谷”中药产业联盟,组建“城口县中药产业发展联合创新中心”,搭建“企业+科研院所(专家团队)”科研合作平台,集中签约战略合作、投资项目、采购合作等17个协议,签约金额达45亿元。2024年12月24日,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召开,明确三地要共同建设消费帮扶重点产区,今年3月31日,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城(口)宣(汉)万(源)三地共建消费帮扶重点产区工作方案》,指出三地要加快建设“大巴山富硒农产品”品牌体系,以城口老腊肉、宣汉“蜀宣花牛”、万源旧院黑鸡等标志农产品为引领,整合城口老腊肉、城口山地鸡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协同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探索采取共建基地、基地专供等方式,建立产地供应对接机制。壮大中药材、森林蔬菜、食用菌、富硒茶叶、核桃等区域特色农产品规模,推进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基地建设。提升农产品初深加工水平,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力度,支持加工生产线进行设备更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鼓励西部片区乡镇加强与县发展改革委、县商务委对接,将更多的特色优质产品及特色优质产品企业纳入建设消费帮扶重点产区范畴,畅通特色优质产品销售渠道,打响城口县优质农产品品牌。
此复函已经夏贵金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与我单位联系,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 系 人:黄关林
联系电话:18202388879
邮政编码:405999
城口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