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工作情况

助推乡村振兴 信用融资到城口 金融“活水”润三农

日期:2022-08-23

助推乡村振兴信用融资到城口 金融“活水”润三农


为进一步缓解“三农”融资难问题,助力乡村振兴,8月18日,市发展改革委联合重庆银保监局,在我县咸宜镇举办“信用融资进乡村”活动。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坚平,驻镇工作队队长、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秦明山出席,县发展改革委、万州银保监分局城口监管组和县属有关乡镇及单位参加,县域30多位经营性农户代表,重庆农商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银行到场参加。

纾解涉农主体融资难题

纯信用融资初见成效

咸宜镇镇长孙廷怀介绍,该镇紧紧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四荤”“四素”“四游”产业体系,但农业产业化发展融资难问题依旧存在,部分镇民想发展产业却没资金,想贷款但缺乏抵押物,融资扩产有难度。

2021年底,我县启动了农户信用体系试点工作,依托“信易贷·渝惠融”平台加快归集涉农主体信用信息,结合产业发展方向,探索“腊肉贷”“民宿贷”等金融产品,多渠道为涉农主体提供纯信用贷款。今年二季度,多次组织开展银农对接活动,24户涉农主体成功授信,授信金额1702万元,为镇民扩大生产及时注入了金融活水。


放款仪式现场图董免辛 摄



授信仪式现场图。董免辛 摄


“我以前在外面做工,最近两年才回来发展产业,今年流动资金吃紧,银行工作人员指导我在平台提交了融资需求,一个星期信用贷款就下来了,真的是便捷高效。”通过“信易贷·渝惠融”平台获得贷款49万的农户刘玖海连声说,“这笔钱来的很及时,久旱田地逢大雨,回乡创业的信心更足了!”

三农信用体系建设助力农业产业化

以“信”换“贷”有妙招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坚平查看农户宋必恒生猪养殖情况。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宋必恒是咸宜镇的生猪养殖大户,和朋友合伙自建生猪养殖基地,现有存栏生猪300余头,母猪30余头。随着生猪行情向好和城口腊肉的品牌不断增强,现急需购买更多的母猪扩大产能,同时扩充腊肉炕房、冻库等产业链后端的加工储存设施。但目前养猪场产能扩大已经捉襟见肘,如果再深入后端的加工业,资金方面,老宋就更有心无力了。

预计明年基地存栏量将翻三倍,达到1000余头,年计划出栏量近2000头,经营收入约400万元。现在急需融资来扩充产能,母猪扩增需要15万元,后续养殖规模扩大后,还有150万元左右的资金缺口。虽然看上去我们养殖场资产很多,但是在银行那里做不了抵押,贷款就没那么容易。”养殖基地负责人宋必恒诚恳地提出自己的难处。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坚平与农户宋必恒交流信用融资问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针对宋必恒反映的融资困难,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重庆有许多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需要抵押物、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其中涉农主体由于数据的缺失,相关情况更为突出。要合理运用各项信用融资政策给中小微主体增信,对产业大户,要推广产业链融资,打造“信用共同体”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链上的信用价值。

活动当天,重庆农商行支行工作人员协助宋必恒注册“信易贷·渝惠融”平台并填报数据后,在线获得了该行55万的授信额度,惊喜不已。

据介绍,当前,涉农主体在“信易贷·渝惠融”平台的授信通过率约43%,有效缓解了三农领域中小微主体融资难问题。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重庆银保监局将升级完善“信易贷·渝惠融”平台功能,加快建立健全全市“三农”信用体系,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加强涉农金融产品的创新,精准发力为涉农主体纾困解难,让平台更好服务“三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