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工作情况

低效林蝶变高效林 “连翘+”勃兴药文旅

日期:2025-05-23

低效林蝶变高效林 连翘+”勃兴药文旅

——龙田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试点案例


    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东风”刚刚吹进大巴山深处的城口,一场酝酿多时的变革与重塑便已在龙田镇卫星村拉开了帷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龙田镇围绕“林改四问”,深度聚焦“连翘产业链、复合型林下经济、药文旅融合发展”等重点内容,抢抓“大巴山药谷”发展机遇,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规范林地经营秩序,盘活森林资源,持续擦亮“连翘之乡”品牌,认真书写独具自身辨识度的“林改答卷”。努力绘就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林间游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药文旅融合共进的美丽画卷。

做好林改文章 提升林地效益

城口地理条件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而龙田镇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全镇幅员面积231平方公里,位居全县第二,但境内山大坡陡沟深,耕地保有量仅有2万亩,可以说除了山还是山。

“有山就有林,这就为林改试点提供了基础条件。”据龙田镇人大主席冯昌术介绍,龙田全镇入目皆是青山,卫星村更是真正的“两山夹一沟”,林地资源富集。但一直以来,当地群众却只能守着“绿水青山”端着“土巴碗”。何以如此?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山林杂木丛生,产生不了太多经济价值,所以始终难以破局。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为破局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低质低效林地封育、补植、间伐、结构调整、更替改造等方式进行改造,全面提升林地经济效益,资源自然被盘活,产业也应运而生,一举而多得。

如何让低效林变成高效林?卫星村的答案是——种连翘。而徐秀刚、徐万海父子,是这个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父子俩深耕连翘产业数十年,通过精心栽培和发展,连翘面积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实现了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为连翘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带头人有了、产业方向有了、林地随处可见,但如何将产权归属各异、零零散散的山林统筹改造成了摆在最前面的问题。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四个统筹’。”冯昌术表示,“四个统筹”包括统筹好承包林、集体林、国有林、“四边一坡”等零散林地,而后整合林地资源、统筹规划设计、强化抱团取暖,形成“农户自种”“合作社栽植”“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栽植”“供销社+村集体+农户栽植”“村集体+国企栽植”等多样化发展模式,林地经营管理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发展”递进,推动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参与协同共进、有机统一,让连翘产业真正实现了遍地开花。

“组合拳”打出了真效益。2024年龙田全镇已发展连翘4000余亩,2025年至2027年,预计将达到1.2万亩以上。

延伸产业链条 增加群众收益

“你看,这连翘花一开,整片山都是金黄金黄地,真的是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了哦。”最近这段时间,徐秀刚、徐万海父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站在老屋院坝边,端上一杯清香馥郁的连翘茶,眺望四周群山,面带笑意静静地欣赏连翘花海。

小小一杯连翘茶,背后却是连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的映照。在种下满山连翘后,龙田镇逐步探索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突破仅靠连翘果实销售实现收益的局面,打通“良种选育、育苗、栽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条,提升产业价值链,让连翘除去药用价值外,还衍生出多类附加产品。

在在地植株上做文章。建成连翘在地工坊1处,成功研发连翘红茶、连翘绿茶等养生产品;试验制作连翘叶兽药,做到“变废为宝”;与科研院所和相关药企合作,推动连翘果挥发油提取,推动连翘产业由粗放型初加工持续向精细化深加工迈进。

在品种品牌培育上做文章。深化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合作,收集(连翘主产区)种质资源52份,开展种质资源鉴定及评价,着力打造“西南片区连翘种质资源库”。深入推动连翘之乡GAP基地及品牌创建,筛选连翘优良母株,完成渝龙翘1号、2号等新品种培育,预计2026年完成品牌申报认证。

在育苗上做文章。以“强村公司”为纽带,在卫星村连翘GAP基地建立种质资源圃、连翘母本园、示范种植园。建成连翘标准化扦插育苗大棚32个,占地40余亩,年均出苗320万株;改造提升压条育苗基地60亩,年均出苗100万株。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群众务工就业机遇自然增加。”据龙田镇镇长陈仕军介绍,在连翘产业发展过程中,该镇通过土地租赁、入股分红、产品收购、产品加工、带动务工等方式与群众产生利益联结,带动多方增收。仅2023年,便带动全镇150余户群众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徐林专业合作社增收80万元、卫星村村集体增收10万元;预计到2027年,将带动全镇300余户群众实现户均增收8000元、徐林专业合作社增收150万元、卫星村村集体增收30万元,带动镇强村公司增收100万元,真正实现“产业共建、利益共享、四方共赢”。

锚定融合路径 拓展产业增益

“不久的将来,这一片片的连翘林中还会被种上淫羊藿、石菖蒲,或者养上山地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持续深入,连翘产业也一步一步发展壮大,龙田镇党委书记高超与全镇干部职工开始谋划起未来推动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他说:“用当下流行的表达方式来说,就是打造‘连翘+’模式,或者说连翘产业的‘2.0版本’。”

“一切的谋划都要建立在有足够连翘种植面积的基础之上,不然一切都是空谈。”高超表示,在确保数年后完全实现种植目标基础上,该镇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间,利用农户承包林发展连翘3500亩,打造以“卫星村丰足片区连翘基地为核心,羊耳坝、龙潭河以及任河流域片区”为依托的“一心三片”格局,开展“连翘+”产业融合发展计划,因地制宜探究多种林下经济模式,发展立体型林下经济,构建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林间游的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已推动淫羊藿种植20亩,石斛种植10亩,发展“连翘鸡”养殖试点1处,建成林游生产观光步道2公里,连翘采摘体验园1处,一个“迷你”版的药文旅综合体已初具雏形,游客可在漫步观光步道欣赏连翘花海或品味浓郁药香的同时,听鸡鸣阵阵、观林荫药草。

“小试牛刀”后,融合发展的脉络进一步明晰。龙田镇将逐步推进中药材产业、中医药文化、生态康养融合发展,打造“一库两谷”的药文旅融合产业园。计划在卫星村丰足片区打造大巴山药谷连翘研学基地,修建连翘大道、产业观光步道、观光体验平台,并布局大巴山中药材科普教育研学基地,结合农户庭院改造和养生坊,举办连翘花节等旅游活动。在卫星村小竹溪片区,联动航空茶厂康养基地和中坝子水库,建成轻康养旅居目的地,打造连翘大道、改扩建联结道,改造民宿庭院、建成环湖连翘观光带20公里,招商引资联合游乐集团共同经营水上运动等户外产业,建成立体型发展格局。

“我镇将坚持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让‘连翘+’产业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重要抓手。”高超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龙田镇将继续以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为目标,不断延长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研学旅游、生态康养等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全链升级,打造地域特色鲜明、业态类型丰富的产业链条体系,让林改产生更大效益、产业催生更多增益、群众获得更多收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