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部门>县规划自然资源局>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规划

城口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2021—2035年)

日期:2023-12-29

城口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2021—2035年)

文本

城口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

二〇二三年十二


第一章 基础分析与形势研判

一、自然资源状况

二、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三、生态保护修复成效

四、主要问题与风险挑战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规划任务

第三章 总体布局

一、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二、划定生态修复分区

第四章 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

一、生态网络连通重点工程

二、大巴山生态屏障提升工程

三、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

四、生态田园整治重点工程

五、城镇空间生态品质提升重点工程

六、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重点工程

七、投资估算

第五章 综合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二、经济效益

三、社会效益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落实组织体系

二、加强技术支撑

三、严格评估监管

四、强化资金保障

五、鼓励公众参与

附表:

附图: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强调要牢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城口县是重庆向北重要门户,位于秦岭-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生态功能突出。为发挥好全市重要生态屏障作用,筑牢大巴山重要生态屏障,根据《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开展区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渝规资〔2022161号)的要求,城口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城口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充分衔接《重庆市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重庆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城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城口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相关规划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城口县自然生态本底、生态系统现状及主要生态问题等内容,构建了一屏、两脉、三核、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科学划分5个生态修复分区,聚焦生态、农业、城镇3大领域和森林、河流、湿地、农田、城市、矿山等生态修复对象,明确3大生态保护修复任务,统筹部署6大重点工程、22个重点项目。

《规划》是城口县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口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任务的总纲和空间指引,是争取各级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的依据。


第一章基础分析与形势研判

一、自然资源状况

(一)自然地理条件

1、地质构造

城口县属大巴山台缘褶带,褶皱紧密,并伴有多条断层。岩性较为复杂,泥岩、砂岩、灰岩均大片分布,且有岩浆岩和变质岩等,不同岩性区的地貌特征有着明显差异。地貌发育受地质构造控制,山脊线与构造线基本相吻,沿西北-东南向展布,伸展于巫溪境内与东南部中山、低山区相接。背斜山与向斜发育山地,相间平行排列,前者低于后者山地,呈地形逆向地貌形态组合。山体形态主要为尖顶山窄谷地形,在南部边缘地段由于岩层倾角渐趋平缓,亦分布有平顶山窄谷地形。

2地形地貌

城口县地貌分低山河谷、中山和峰丛台地三种类型。以中山和低山河谷地貌为主,地势大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海拔在481.5-2686米之间。最高点位于东南部厚坪乡光头山,海拔2685.7米;最低点位于西北部沿河乡任河出境口岔溪口,海拔481.5米,高低点相对高差2204.2米。城口县平均海拔1541米,是重庆市平均海拔最高的区县,是重庆市的屋脊

3河流水文

城口县境内河流分属长江上游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有干流6条,主要支流40条,形成三个流域,即:任河流域,境内流程128km,流域面积2356km²;前河流域,境内流程62km,流域面积772.4km²;中河流域,境内流程16.5km,流域面积153.6km²。全县共有大小溪河779条,集雨面积100km²以上的河流有13条,其中嘉陵江水系4条、汉江水系9条。

4、气候特征

城口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足、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气温升降快、春季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常有倒春寒,秋季降温快,冬季气温较低,时间较长。全县气候的立体变化显著,春、夏季的到来随海拔的增加而推迟,夏季的时间相应缩短;秋冬季的到来刚好相反,随海拔增加而提前,冬季时间增长。其主要气候要素如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26.79mm,最大年降水量达1755.8mm,最小年降水量为829.2mm,年内分布不均,510月降雨多,强度大,占全年降水量的77.4%11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少,占全年降水量的22.6%,常出现冬旱。年平均气温13.6℃,最高气温达39.3℃,最低气温为零下13.2℃,年均日照1240.8小时,历年≥10℃的平均活动积温为4421.7度,无霜期234天,霜期时间一般在每年1110日至次年211日,最早为1022日,最晚为311日。

5土壤分布

城口县的土壤深受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的制约,其分布规律:以背斜或向斜为轴线,在旗杆山向斜以南两翼的土壤是南北对称条状分布;在旗杆山向斜以北对称性不明显,分布面的宽窄取决于岩层倾角的大小,大则窄,小则宽。

(二)重要资源禀赋

1、山体资源:地处大巴山南麓,平均海拔高,被誉为重庆屋脊

城口县属大巴山中山区,山脉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排列较为整齐。山岭均由北西向南东展布,由北而南依次为大巴山、牛心山、旗杆山、梆梆梁、八台山五座大山,分别有海拔2200-2400米、1800-2000米、1100-1400米及600-800米的河谷地带四个级。从南西至北东,形成岭谷相间,相对高差大。层状地貌明显,层状结构为W型。

2、水资源:总量丰富,分属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

城口县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1326.79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2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3.94亿立方米,地下水6.32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28.3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125万立方米。全县境内河流分属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有干流6条,主要支流40条,形成3个流域。

3、林地资源:林地资源丰富,呈现六乔、四灌的特征

林地总体呈现六乔、四灌的总体特征。根据2020年城口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城口县林地面积2933.83km²,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9.20%。其中主要为乔木林地,面积为1787.48km²,占林地总面积的60.93%;其次为灌木林地,面积为1121.97km²,占林地总面积的38.24%;再次为竹林地20.89km²,占林地总面积的0.71%;还有其他林地3.06km²,占林地总面积的0.11%;以及可调整乔木林地0.43km²,占林地总面积的0.01%

4、耕地资源:总量较少、质量不高,人均耕地少、坡耕地多

根据2020年城口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县耕地面积达164.01km²,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99%,人均耕地面积1.0亩。其中旱地面积162.00km²,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8.77%;水田面积2.01km²,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23%。全县水田的耕地质量等级为2.78,旱地的耕地质量等级为4.02,全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为4.01。全县25°以上陡坡耕地101.72km²,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2.02%

5、草地资源:资源相对丰富,拥有全市最大草场

根据城口县2020年度草地资源监测报告数据,全县草地面积19.23km²,占全县国土面积的0.58%。其中,天然牧草地面积为12.32km²,其他草地面积6.91km²。黄安坝亚高山草场位于县域东部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国家南方草山草坡示范开发区,分布于大巴山主峰上。黄安坝景区先后被评为重庆十大清凉胜地”“重庆最美草地,更具备国际级的大巴山无人区露营基地。

6、湿地资源:拥有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根据2020年城口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县湿地生态系统面积达33.67km²,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02%。其中,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面积11.16km²,包括巴山水库及其下游城口县域范围内的任河及周边一定缓冲区域。湿地公园水质良好,常年水质达到I-Ⅱ类,湿地公园内湿地面积587.8公顷。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河流蜿蜒曲折、水域广阔,形成了河流、库塘和平原湿地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景观多样。同时,湿地与森林构建完好的湖光山色美景,使得湿地公园的景观资源丰富,并且拥有长期的文化沉淀,整体价值高。

7、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

城口县植物有3800余种。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91种,其中级有7种,分别是崖柏、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独叶草等,级有84种,有红豆树、厚朴、水青树、崖白菜等。城口县野生动物有1000余种。国家野生重点保护动物67种,其中17种,分别是豹、云豹、金雕、林麝、东方白鹳等;级有50种,分别是猕猴、黑熊、水獭、金猫、鬣羚、穿山甲、普通鵟、秃鹫、白腹鹞、红腹角雉、勺鸡、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灰鹤、大鲵、中华虎凤蝶等。

(三)生态系统

城口县长期的地质构造运动和地质演化,是全县山水骨架成形的物质基础,也奠定了区域森林、湿地、农田和城市等各类生态系统发育与演变的自然基础。全县生态系统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和其他生态系统,无荒漠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其他等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城镇、农田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全县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面积占比接近9:1

全县自然生态系统占有巨大空间优势,占比超过90%。根据统计,全县自然生态系统总规模为2994.07km²,占比91.03%。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是最主要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为1812.60km²,占比55.11%;灌丛生态系统面积为1122.32km²,占比34.12%;草地、湿地和其他生态系统规模相对较少,共59.14km²,占比不足2%。人工生态系统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面积为295.01km²,占比8.97%。其中,农田生态系统面积为237.86km²,占比7.23%,城镇生态系统面积为57.15km²,占比不足2%。其中70%以上的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和城镇生态系统均分布于中山区域,低山区域主要分布森林、灌丛、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而峰丛台地以森林、灌丛和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为主。

二、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通过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敏感性评价、退化评价和恢复力评价,识别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高、生态敏感性强、生态退化明显、生态系统恢复力弱的国土空间分布特征。

(一)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城口县水源涵养功能表现为重要。全县中度重要及以上区域面积达2082.45km²,占全县面积的63.32%,除任河、前河等主要河流水源涵养功能重要外,其余重点区域主要聚集在大巴山、九重山沿线及双河乡、沿河乡。全县水源涵养功能较低以下区域面积达1206.64km²,占全县面积的36.68%,主要分布在场镇周边,由于自然生态系统受建设用地的分割,导致区域对降雨的截留、渗透、蓄积能力较差。

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城口县水土保持功能以低和较低重要程度为主,面积达2159.53km²,主要是由于大力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及林业生态和土地整治等生态治理工程后,林草覆盖率大幅提高,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强度减轻,总体良好呈稳定改善态势。但全县中等重要程度及以上区域面积仍有1129.56km²,占全县面积34.35%,主要分布在双河乡和庙坝镇等区域,主要是因为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严重,土地承载力较低,抗旱能力弱,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易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价。城口县生物多样性水平总体较高。全县中度重要及以上区域面积达1968.83km²,占全县面积的59.86%,主要分布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和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周围。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华中地区腹地,该区自然环境复杂,生物区系起源古老,生态系统完整,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也是全县生物多样性维护的重点区域。

2、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城口县水土流失脆弱性以中度脆弱为主。中度及以上敏感区域面积达2387.08km²,主要分布于庙坝镇、坪坝镇、左岚乡和沿河乡等乡镇。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城口县石漠化敏感性以轻度、重度为主。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达7.65km²,占全县总面积的0.23%;重度石漠化面积达17.11km²,占全县总面积的0.52%,极重度石漠化面积达0.25km²,占全县总面积的0.01%。主要分布于双河乡、周溪乡、巴山镇、明中乡、明通镇、坪坝镇、庙坝镇、咸宜镇、蓼子乡、复兴街道、鸡鸣乡等区域。

生境敏感性评价。城口县生境高度敏感以上区域面积达1186.93km²,占全域的36.08%,主要分布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内。全县生境敏感性与主要山脉分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多位于山岭顶部,此区域植被覆盖良好,生态系统多样,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价值高,对各种干扰活动的反应比较敏感,表现出较高的生境敏感性。

(二)           生态系统退化评价

全县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未退化为主,面积达2762.73km²,占全域面积的84%。重度及以上退化区仅占1.54%,主要分布在城镇周围、任河、大巴山神仙岩-五里山等。这些区域植被覆盖良好,生态系统多样,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价值高,对各种干扰活动的反应比较敏感,表现出较高的生境敏感性。

全县生态系统结构退化以未退化为主,面积达3269.25km²,占全域面积的99.41%。重度及以上退化区仅占0.34%,主要沿城镇和道路零散分布。

(三)           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

全县生态系统恢复力总体水平较高,强及极强恢复力面积为2310.27km²,占全域总面积的70.24%,广泛分布于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这些区域地形复杂,受人类干扰相对较少,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存完好,具备较强的恢复能力。微弱、低等恢复力仅占1.71%8.00%,尤其是县城周边生态恢复力较弱的区域较为集中,该区域是全县主要的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区,人类活动强度大,自然生态系统受到挤占。

三、生态保护修复成效

十三五期间,城口县始终坚持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导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开展了五大环保行动”“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等一系列生态环保攻坚行动,扎实有序推进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行动,城口县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各目标指标总体达成,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城口县地表水整体呈良好态势,2020年城口县地表水达到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面推行河长制,实行双总河长负责制,构建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共设河长302名,累计签发4次总河长令,先后开展了污水三排、清四乱、河道三乱、污水三率提升等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整改问题98项。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河道划界,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85.95km²

森林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县强化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管护,建设绿色矿山8个。同时全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36.1万亩,完成营造林14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2.5%。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连续29年无较大森林火灾。

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稳固提升。城口县一滨河一片区一环道展现新颜,13.3公里的滨河公园路已具雏形,城市功能品质、人文气质正在彰显。全县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2%,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3%。十三五期间,建成县乡两级污水处理系统,基本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成为全市首个排污许可发证和登记双清零区县。

绿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口县持续推进生态资源资本价值化实践,建成乡村旅游集群片区6个,提质发展大巴山森林人家2000家,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5%。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成功争取锰产业直供电政策,为企业降成本1亿元,升级改造锰钡、建材等传统产业,发展中药材、食品等绿色加工业。

四、主要问题与风险挑战

(一)           主要生态问题

重要生态廊道连接不通畅,生态网络连通性较弱。城口县重要生态廊道数量较少,其中西部以前河为主,东部以大巴山和任河为主,南部、北部、中部多为细碎的一般生态廊道,生态源地间的连通性较弱。就全区整体布局来看,生态廊道存在连接不通畅,景观聚集度低、生态断裂点较多,斑块稳定性较差、易受到人类干扰等问题。

部分区域存在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制约地区发展。目前城口县水土流失面积共计639.29km²,占幅员面积的19.44%,其中轻度侵蚀面积551.91km²,中度侵蚀面积22.96km²,强烈侵蚀面积21.57km²,极强烈侵蚀面积37.47km²,剧烈侵蚀面积5.38km²。全县石漠化面积27.17km²,其中极重度侵蚀面积0.25km²。任河、前河两岸的荒山荒地、疏林地、坡耕地等区域水土流失较为集中。前河干流及支流均为山区性河流,河谷深窄,河道滩多水急,岸坡陡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为中、低山深丘地貌,区内裸区易快速风化呈碎屑,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

历史遗留关闭矿山治理仍需加强。目前全县设置矿山仍以小型矿山为主,规模效益较差;新建和生产矿山已完成闭坑后全面治理与复垦任务,但历史遗留关闭矿山的恢复治理工作仍需重视与加强,目前全县关闭未治理矿山面积达74.64公顷。

生物多样性丰富,外来物种威胁区域生态平衡。城口县共有植物3800余种、野生动物1000余种,但在人类活动干扰影响下,如高强度农业、大型水利设施等,诸多物种生境受到直接或间接影响。同时崖柏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的资金投入不足,外来物种入侵及病虫害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较弱。

森林增长空间提升有限,草地生态系统面积减少。随着国家重点工程的持续实施和城口县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的不断深入,全县林业生态建设空间日益趋紧,森林资源数量增长空间有限。从长远来看,通过人工造林增加森林数量和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潜力已近极限,与此相对,现有森林资源存在低效林多、优质林少,中幼林多、成熟林少,小径材多、大径材少,一般树种多、珍贵树种少,针叶纯林多、混交林少等五多五少突出问题,森林质量普遍不高。此外,全县草地19.23km²,占全县国土面积的0.58%,拥有重庆最大的黄安坝亚高山草场,在全市范围内面积仅次于巫溪县,但是十年间草地面积减少迅速,急需加强亚高山草甸等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

耕地分布零散,坡耕地占比高,整体质量有待提升。全县以中山和低山河谷地貌为主,地形起伏度较大,耕地集中连片度低,分布破碎,耕地耕作条件差。根据国土三调成果,全县耕地总规模达164.0km²,主要以旱地为主,人均耕地面积1.0亩,主要分布于低山河谷区域。全县坡耕地较多,25°以上坡耕地占比达到62.02%,远超全市平均水平(19.42%)及相邻的四川省(6%)、云南省(13%)和贵州省(16%)。全县耕地质量等别主要为1011等,中等主要分布在双河乡、高燕镇和修齐镇等区域。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较好,局部环境和功能较差。一是农业自身污染问题比较突出。施用化肥和不合理施用现象比较普遍,使用农用薄膜使全区的白色污染在农村呈逐年增长趋势;由于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污染农田土壤,还通过地表径流污染水体,导致富营养化现象发生。二是乡镇、农村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历史欠账较多,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只有85%57%,部分行政村无垃圾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大多直排,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比较突出。三是农村聚居区污水收集处理率低。近年来随着高山移民及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沿河聚居区规模越来越大,然而与之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却并未配备,导致大部分聚居区生活污水直排现象严重,加之农村污水处理站无专项运营经费维护导致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瘫痪或者无法运行。

蓝绿空间未完全利用,城市宜居品质仍需提高。城口县生态本底较好,近年来实施了一批水生态修复工程,对水域及其沿岸的生态环境的整治和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其沿岸的建设多是从工程技术性的角度出发,而较少考虑对河道和岸线自然形态的尊重,导致沿江硬质界面较多,软质界面少,重建设轻保护,大大降低了水域的生态功能,同时也造成了水域景观的单调。全县营造高品质生活迫切需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要求。

(二)           风险挑战

生态保护责任大,自然灾害潜在风险高。城口县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全市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口县既是三峡库区重要生态涵养区、又是嘉陵江和汉江两大流域水源涵养区;既是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涵养区,又是国家优质水源战略储备库的重要水源地。同时全县山高坡陡,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境内存在暴雨洪涝、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以及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灾害。

统筹保护与发展协同难度大。城口县是秦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渝东北生态屏障,享有中国生态气候明珠等称号。境内生态环境管控严格,生态保护压力较大。全县经济主要来自上级转移支付补偿和本地生态产业贡献,处于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起步阶段,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加之十四五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边际成本上升期,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生态环境治理主体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市场参与有限,企业治污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缺乏治污的内生动力,依赖政府监管被动开展污染治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融资体系、市场交易体系、生态补偿体系、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市场化政策机制还不健全。生态环境领域智慧监测、监管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还未建立,重要河流、湿地、湖泊等重要区域监测、预警保护体系还存在缺口。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历次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生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以全面提升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为目标,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主线,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推进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有力推动大巴山生态屏障和重庆屋脊建设,为城口县建设宜业宜游宜居之城夯实绿色基底。

二、规划原则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避免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过多干预。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难点。统筹考虑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聚焦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地及重点物种种群栖息地等重点区域,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整体和重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推进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监管机制。坚持依法治理,深化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改革,释放政策红利,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多元化投入和监管模式,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推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保护和修复长效机制。

坚持全民参与,推动社会共治。让生态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加强宣传引导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促进每个公民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建设者,形成最强大的绿色动力,共同建设属于公民自己的生态宜居美丽城口。

三、规划目标

(一)           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四个扎实要求、发挥三个作用,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塑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着力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筑牢重庆屋脊、打造生态明珠、实现绿色发展,使城口县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县,宜居宜业宜游大巴山生态康养城。

(二)           阶段性目标

2025年,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绿色发展动能加速集聚、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绿色生态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建成大巴山硒谷”“大巴山药谷”“大巴山碳谷。高品质生活目标实现新提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和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县。

2035年,建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形成更加牢固的生态安全格局,大巴山、九重山生态屏障全面筑牢。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全面纵深推进,生态资源价值充分转化,成为全市践行两山论、走好两化路的示范和标杆。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大巴山生态康养城,高品质生活全面实现。

(三)           指标体系

构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两方面12项指标体系,其中约束性指标7项,预期性指标5项(见附表1)。

四、规划任务

基于自然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内在机理,综合考虑生态质量、生态系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强调山水林田湖草城各要素的空间关联性、系统性和耦合性,基于生态系统受损、破坏程度及生态修复价值和潜力的综合评价,因地制宜,根据保护、修复、发展分类施策,制定强化生态保护、促进生态提质、促进生态赋能三大任务,促进山水城互融共生。

(一)           强化生态保护

山体保护。对全县山系空间管控要素进行梳理总结,划定山系保护与利用管控分区,形成禁止建设区、重点控制建设区和一般控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内对原有的采矿用地逐步进行清退并实施生态修复,引导现有园地向生态林地转变,区域内的林地应进行森林质量提升、禁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控制建设区内以保护为主,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般控制建设区内以保护自然地形地貌和自然植被为主,可进行有条件开发建设活动。

水库保护。加大巴山水库、三合水库、黄沙洞水库、松柏水库等库区水环境、水生态保护力度,健全常态化管护机制,确保水库安全长效运行。划定水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在范围区内禁止从事爆破、打井、采石、采矿、取土、挖沙、修坟、钻探、开凿涵洞隧道、陡坡开荒等危及水库安全和影响运行的活动。对于作为饮用水水源地的水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清理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堆场、码头和农业生产等影响水源保护的设施和活动。规划布局的建设用地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级别的要求进行退让,采取绿化隔离措施。

河流湿地保护。严格保护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加大保护力度,提高自然湿地面积。划定河流湿地生态保护红线,遏制河流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严格限制河流湿地转为建设用地,工程建设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湿地。全面评估河流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现状及健康状况,建立巴山湖等湿地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加强对河流湿地多样性的管理以及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河流湿地,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干预,促进湿地生态自然恢复,进一步增强区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林地保护。严格保护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持续推进林业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积极组织动员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实行林地分级保护管理,将林地划分为级保护、级保护、级保护、级保护4个保护等级,重点将I级、级保护林地纳入管控范围。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健全林地用途管制和保护监管制度,持续开展绿卫森林草原执法专项行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强化森林防火能力。


2-1资源保护名录

序号

类型

保护对象

1

山体

大巴山脉、谭家大梁、俞家梁、一字梁、八台山

2

河流

姚家河、黄溪河、畔河、岚溪河、鱼肚河、石溪河、坪坝河、庙坝河、中河、龙潭河、黄安溪、周溪河、燕子河

3

水库

巴山水库、三合水库、黄沙洞水库、松柏水库、羊耳坝水库

4

湿地

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龙潭河两岸、任河两岸

5

林地

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

(二)           促进生态提质

1、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

保护原生植被与重建生境。以大巴山山脉、九重山山脉、岚溪河流域、正河流域、畔河流域、中河流域、前河流域、石溪河流域及燕子河沿线为重点区域,种植乡土树种加强森林培育,逐步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恢复森林功能及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性。继续推进退耕还林质量提升、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培育彩色森林。以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安坝亚高山草场、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为重点区域,加大森林质量提升力度,持续推进以黄栌、槭树、枫树、漆树等彩叶树种培育为主的森林质量提升工作。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加快修齐镇、高燕镇、明通镇、庙坝镇、巴山镇、双河乡、周溪乡等国储林区珍贵树种培育和林相改造,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森林主导功能。加强森林生态功能修复。在任河、前河、燕子河等流域区域,开展退化林修复、退耕还林质量提升、人工造林等生态修复措施实施流域生态廊道两侧生态缓冲带建设,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流域沿线防护林抗灾减灾功能。

2、恢复河湖自净功能

开展湿地保护修复,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建立湿地保护制度,强化湿地利用监管,推进退化湿地恢复。在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任河、畔河、双河、前河流域等内陆滩涂进行退耕还湿、生态补水,恢复湿地生态功能,丰富湿地生物种类;加强河湖分级管理,保障河湖生产功能。落实河长制,强化源头控制,水廊蓝线内严格保护,禁止建设开发。城镇集中建设区域内进行沿河防护绿带植物保护,增加乔木林地等,提升水体涵养能力;保护饮用水源地,确保居民用水安全。以中河、任河、前河等流域为重点,严格控制水源附近大型建设活动,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控制湖库周边水产养殖污染,提升湖库水质。

3、历史遗留关闭矿山治理

修复废弃矿山,提升生态品质。以北屏乡、沿河乡、双河乡、周溪乡等乡镇为重点开展历史遗留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完成破损山地生态复绿。以人工修复为主,有机结合工程措施,维护周边生态安全。加强制度管理,健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加强矿产资源查明登记和有偿计时占用登记管理。加强矿区周边环境治理。针对矿区地灾隐患、水土流失、植被覆盖度低等问题采取地貌重塑,植被重建,生物多样性重组,恢复矿区周边生态环境。采用隔离设施阻挡人畜进入矿区,设置安全警示牌,减少人为干扰,削弱或移除导致矿山破坏的干扰因子,使矿山实现自然恢复。

4、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建立封禁保护制度,加强封禁和管护。将连片退化土地进行封禁保护,建立严格保护制度,增加植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石漠化相对较为严重的巴山镇、龙田乡、坪坝镇、双河乡、庙坝镇、周溪乡、明中乡、明通镇、鸡鸣乡和蓼子乡等乡镇中石漠化集中区域,以恢复林草植被为核心,农业和林业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和植被恢复措施相结合,推动林草植被保护与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坚持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综合运用土地整治,加大坡耕地、侵蚀沟综合治理力度,从源头上预防水土流失。

5、耕地质量综合提升

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保护耕地质量数量。开展土地用途管控、耕地占补平衡,提升耕地保护责任主体积极性,保障耕地质量和规模。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土地调查监测体系和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大力推广农作物生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等方法治理土壤污染,改善农田土壤质量,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6、城市生态品质提升

构建绿色生态廊道,优化城市蓝绿网络。保护河流水系,提高连通性;修复自然岸线,构建连续的滨水绿廊;打通生态薄弱点,建设组团绿色隔离带,实现蓝绿空间串联成网。实施污染土地生态修复,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实施污染地块筛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加强污染地块再开发风险管控,实施污染地块生态复绿,激发土地活力。补充绿色,激发城市活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完善城市公园体系,打造以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为主体,口袋公园为补充的公园体系,实现绿林簇城。

(三)           促进生态赋能

1、绿色产品培育

充分结合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化生态产品供给。全县着力培育畜牧、干果、中药材三大特色主导产业,统筹推进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壮大生态资源体量,推进生态资源价值化。结合城口县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围绕九重山、亢谷-黄安坝、巴山湖三大核心自然资源地区发展民俗体验、特色餐饮、高山旅游、民宿经济、森林康养、气候养生等旅游产业,同时,结合景区建设,加快景区间交通配套建设,形成优质旅游带。结合自然生态资源条件,推动产业生态转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工业集群发展、延伸产业链,资源集约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壮大农林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转换率;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提高工业发展质量与效益,结合生态资源发展产业,提升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农林产品加工业、绿色材料产业三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中药材加工、清洁能源两大新兴产业。

2、建立市场机制

构建市场配置机制,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建立生态价值评估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绿色核算机制、生态产业发展促进机制、招商引资机制,重点夯实生态产品产权制度和生态价值核算评价这两项基础工作,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健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规范,进一步摸清城口县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资产存量及流量状况,统一确权登记,明确生态产品权责归属。健全生态产品经营机制,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探索建立低碳企业、低碳园区、低碳社区的发展模式和有效运行机制,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市场交易制度,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积极引入各类专业化主体,提升生态资源的造血能力和运营效率,用市场化机制拓宽和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营造生态保护良好氛围。

3、价值实现途径

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城口县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立足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全方位推进以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为主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积极融入绿色智慧理念,推动生态产业良好发展。多举措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把生态+”“智慧+”“绿色+”理念融入到产业发展之中,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生态+文化打造文化旅游新引擎,以生态+农业延伸农业观光旅游产业链,以绿色+产业推动生态产业转型升级,以智慧+产业助力生态产业智慧管理。大力培育生态产业,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发展资源利用率高、能耗低、排放少、生态效益好的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向节能低碳环保方面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全产业链,推动生态修复与文旅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城口县绿色高质量发展。

第三章 总体布局

一、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长期的地质构造运动和地质演化,是城口县山水骨架成形的物质基础,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依托城口县生态本底,有机统筹地形地貌、山水空间和生态资源,以大型山脉与境内主要流域为重点,构建以环县域南-东北“U森林环带为屏,由任河、前河蓝线空间及两侧水体防护带构成,以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核,以任河、前河、中河的主要支流廊道为廊,构建一屏、两脉、三核、多廊多层次、结构和功能完善的生态安全格局。

一屏:环县域南-东北“U森林环带,地表空间主要由一级林地覆盖,原生生态环境良好。结合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管控要求,严格保护森林环带现状植被,禁止建设性破坏,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保障水体涵养和生物多样性。

两脉:包括任河水脉、前河水脉,由任河、前河蓝线空间及两侧水体防护带构成。对任河、前河流经城镇建设区段河岸带开展生态修复,建设沿岸生态林带、生态护坡,增加自然岸线。

三核:包括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发挥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以三个核心区域保护为重点,着力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生物多样性和景观资源;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鱼类洄游通道等自然生态要素;推动城口县域自然生态保护空间建设,保障生态服务能力。

多廊:包括支流水廊和道路廊道,包括任河、前河、中河的主要支流廊道和主要高等级公路通廊。包含支流水体蓝线及两侧水体防护绿带,高等级公路及两侧防护绿带。主要有姚家河水廊、黄溪河水廊、羊耳坝水廊、中坝子水廊(畔河)、岚溪河水廊、鱼肚河水廊、石溪河水廊、杉木河水廊、坪坝河水廊、庙坝河水廊、中河水廊、周溪河水廊、燕子河水廊;国道、省道、高等级县道。

二、划定生态修复分区

以城口县一屏、两脉、三核、多廊的总体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并衔接各类自然保护地,坚持生态优先,协同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以流域和山脉为基础单元,并综合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地理单元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行政边界完整性以及生态保护修复重点任务,将城口县国土空间划分为大巴山生态屏障区、九重山生态屏障区、巴山湖湿地涵养区、前河生态涵养区、任河生态协调区等5大生态保护修复分区。

(一)   大巴山生态屏障区

该区域位于城口县东部,涉及高楠镇、龙田乡、北屏乡、岚天乡、河鱼乡、东安镇6个乡镇,总面积1166.49平方公里。该区海拔较高、森林植被茂密,拥有环县域南-东北形成的“U环状森林屏障,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是极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区。

1、自然生态状况

该区域涵盖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点地区,是我国华东、日本植物区系西行,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东衍,华南植物区系北上与华北温带植物区系南下的交汇场所。该区自然环境复杂,生物区系起源古老,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保护区有高等维管植物202102935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曲茎石斛、崖柏、苏铁、红豆杉、珙桐、银杏、水杉等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四川石杉、金毛狗、秦岭冷杉、大果青杄、金荞麦、鹅掌楸、连香树、香果树、巴山榧、篦子三尖杉等84种。本区早在1891年就成为众多模式植物标本的产地。模式植物标本采自该保护区的有城口瓶蕨、巴山冷杉、麦吊云杉、铁杉、崖柏、巴山榧、巴山桦、华中八角、城口木兰、城口樟、黄连、城口猕猴桃、城口细辛、光叶珙桐等261种,崖柏为本区特有植物。保护区有动物1234种,昆虫有884种,陆生脊椎动物有35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豹、云豹、林麝、金猫、金雕、东方白鹳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黑熊、猕猴、苍鹰、红腹锦鸡、红腹角雉、大鲵等50种。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完整,生态结构稳定,整体生态条件优良。

2、主要生态问题

该区域森林覆盖度高,但区内部分区域林地树种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碳汇功能受限,加上区内山洪灾害频发,导致部分山体受损,生态环境有待提高。高楠镇、明中乡和龙田乡等区域土壤裸露面积较大,是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生物多样性本底不清,松材线虫、大小蠹虫、叶蜂等林业有害生物威胁区域生态平衡。

3、保护修复方向

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筑牢绿色生态屏障为导向。立足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发挥大巴山的生态屏障作用。以自然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加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防治,实施退耕还林质量提升、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和森林质量提升,恢复退化的自然植被,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提升大巴山的水源涵养功能,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屏障。对重要河流实施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河流质量,修复水生生物栖息地,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以森林质量提升、地质灾害和河流水质综合治理为主,进行系统性的生态修复。利用森林、峡谷等自然资源,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发展峡谷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实现该区域的生态价值。

(二)   九重山生态屏障区

该区域位于城口县西部,涉及沿河乡、双河乡、庙坝镇、周溪乡4个乡镇,总面积570.03平方公里。该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森林浩瀚壮阔,地貌雄浑奇险,水景清灵秀雅,生态系统完整,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重庆市东北部高山峡谷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和生态旅游胜地。

1、自然生态状况

区域内森林景观原始壮阔,垂直带谱极为明显,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境内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野生植物有177566种,其中属国家级保护的有银杏、红豆杉等4种;属国家级保护的有秦岭冷杉、巴山榧等45种。现已知的野生动物248种,属国家级保护的有林麝、豹、金雕三种;属国家级保护的有黑熊、斑羚、红腹锦鸡、大鲵等19种。区域内河流水库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河流为渠江支流中河,拥有城口县双河乡白水洞水源地、庙坝镇关内村白崖洞溪沟水源地、庙坝镇樱桃溪水源地、周溪乡鹿坪村滴水岩溪沟水源地,以及庙坝镇龙洞水源地等5处水源地。

2、主要生态问题

该区域有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高山草地资源丰富,但部分区域草甸退化严重。区域内缺少水生动植物生活环境管护措施;该区域矿产资源分布较为集中,重点分布在沿河乡、双河乡、庙坝镇。随着矿产资源开采殆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增加,极大地破坏了土地资源,迫使原有动植物大批量死亡,以致于矿区周边生态环境存在恶化。同时还伴随着由于矿山开采而带来的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区域内土壤裸露面积大,是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

3、保护修复方向

以九重山草地资源保护,历史遗留矿山治理,恢复自然生境,保护动植物栖息地为导向。完善整治管护制度,加强森林、草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森林质量提升、亚高山草甸生态修复,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加强流域生境保护,科学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营造良好水生生物生境条件。建立完整治理监护体系,明确治理责任。开展天然草场保护,对人为干扰严重的草场采取定期封育,促进草场休养生息。通过对废弃矿山进行边坡治理、尾矿治理、土壤治理、植被修复等工程措施,以达到矿山地形地貌重塑、生态植被重建,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目的。结合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森林质量提升及其他工程措施对石漠化区域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

(三)   巴山湖湿地涵养区

该区域位于城口县北部,任河上游区域,涉及左岚乡、巴山镇、坪坝镇3个乡镇,总面积265.71平方公里。大山大江的资源本底特征明显,湿地资源丰富,接靠巴山峡谷和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区内秀美的峡谷、浩淼的湖水、茂密的森林,形成了山、谷、溪、峡、石、坝组合协调。是生态功能维护的重要保障区。

1、自然生态状况

区域内分布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及大巴山自然景观综合山体。区域内河流水系发达,任河流域主要干流流经该区域,发挥着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域内有巴山镇龙王沟水厂水源地、左岚乡牛家湾水厂水源地两处水源地,能有效起到灌溉和改善民生的作用。

2、主要生态问题

该区域内湿地资源丰富,是湿地资源保护重点区域,但部分湿地资源存在退化问题,湿地功能受损,影响区域结构和功能。另外矿山建设存在开采污染问题,对周边区域造成一定的影响。

3、保护修复方向

以保护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功能为导向。在湿地、林地等生态系统类型比较丰富的地区,采取植被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修复,加强湿地生态缓冲带建设,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加强采石场矿山修复整治,维护湿地生态功能。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基础,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打造巴山峡谷乡村旅游示范区。

(四)   前河生态涵养区

该区域位于城口县南部,涉及明通镇、鸡鸣镇、蓼子乡、咸宜镇、明中乡5个乡镇,总面积620.43平方公里。区内生态基底较好,为前河流域主要流经区域,整个区域内山水相依环抱,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是城口县南部重要的生态涵养区。

1、自然生态状况

区域内生态基底较好,分布着城口旗杆山、九台山两座山体,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种类繁多。区域内河流资源丰富,包含整个前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沿岸湿地资源丰富,是城口县水源涵养重要区。

2、主要生态问题

该区域内河流资源丰富,但城镇段河流两侧植被有待提高,蓝绿空间有待优化。蓼子乡、明中乡等在建矿山周边存在的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崩塌等灾害。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影响居民生产生活,亟需生态系统治理。同时,区域内土壤裸露面积较大,是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

3、保护修复方向

以提高区域水源涵养,助力发展生态协调空间为导向。加大区域内河流水域管护力度,自然岸线建设,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前河流经城镇建设区段河岸带开展生态修复,建设沿岸生态林带、生态护坡,增加自然岸线,提升水体涵养能力。严格保护现有天然森林植被,加强国家级公益林地管护,加大荒山造林、低效林改造和废弃工矿场地、石漠化区域的植被恢复力度。

(五)   任河生态协调区

该区域是任河流域主要流经区域,位于城口县中心城区,涉及葛城街道、复兴街道、高燕镇、治平乡、厚坪乡、修齐镇、高观镇7个镇街,总面积666.42平方公里。该区域是主要的城镇建设区,主要承担人居保障生态服务功能,是县域经济和服务中心,未来发展中心。

1、自然生态状况

区域内河流水库资源丰富,主要河流为任河及其主要支流,分布有城口县三合水库邱家湾水厂水源地、修齐镇杉木河水厂水源地、城口县治平乡杉木河水源地、城口县小堰溪厚坪乡水厂水源地等7处水源地,水资源丰富。区域内耕地整体质量在全县内较高,农业产业基础较好。

2、主要生态问题

河流两岸生态景观差、开发导致的河流滨岸带生态破坏亟需修复。任河及其支流存在防洪能力差、水量减少、水系不连通、水质不达标、水生态功能下降等问题。局部区域历史遗留关闭矿山还未得到治理,水土流失强度加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在水土流失监管能力建设、治理对策的研究等方面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县城污水管网系统建设较差,河流两岸生态景观差、开发导致的河流滨岸带生态破坏亟需修复。

3、保护修复方向

以协调人地关系、提升城市韧性,提高人居环境品质,建设城乡生态宜居区为导向。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强河岸生态景观恢复,增强两岸生态景观。实行河长制林长制,强化源头控制、以流域为单元,从上游到下游,从山上到山下,采取水源地保护、生态补水,提升重要水源地和江河湖泊生态功能。加强露天及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整治和地质灾害防治,加快矿山植被、地形地貌景观恢复。加强森林、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区域生态保护水平。

第四章 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按照保护重要生态空间、整治失序低效空间、修复损毁退化空间的原则,注重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生态系统的关联性、跨区域的协同性和修复目标的综合性,聚焦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统筹部署6类重点工程、22个重点项目。

一、生态网络连通重点工程

该重点工程主要位于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自然保护地,涉及龙田乡、高燕镇、蓼子乡等多个乡镇。主要针对生态网络连通性较弱等生态问题,依托自然保护地体系,开展生态廊道建设,建立栖息地之间的连接通道,与城口县生态安全格局充分衔接。包含生态网络连通等1个重点项目。以达到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中重要生物源地、生态廊道和关键节点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的目标。

专栏1生态网络连通重点工程

1、生态网络连通重点工程项目。涉及龙田乡、高燕镇、蓼子乡等乡镇,该项目实施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基地。提升大巴山生态廊道连通性,推动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与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八台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周边重点生态功能区相连接,实现对全县的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亚高山湖泊生态系统、亚高山湿地生态系统、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

二、大巴山生态屏障提升工程

该重点工程主要位于大巴山、九重山和旗杆山等重要山体,以及历史遗留矿山、水土流失、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区域,涉及沿河乡、鸡鸣乡、明中乡、蓼子乡、庙坝镇、双河乡、咸宜镇、修齐镇、周溪乡等多个乡镇。主要针对历史遗留矿山、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破坏山体屏障等生态问题,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对历史遗留矿山、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问题进行系统防治,修复山体创伤,加强山体屏障的建设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含大巴山南麓和嘉陵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历史遗留矿山污染区综合治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水土保持等5个重点项目。以达到恢复山体自然形态、保护自然保护地、提升山体屏障功能,实现空间格局优化的目标。

专栏2大巴山生态屏障提升重点工程

1、大巴山南麓和嘉陵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项目。涉及左岚乡、高楠镇、龙田乡、北屏乡等乡镇,在城口县的任河、前河、岔溪河等流域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中心,完善陆生野生疫源疫病检测体系。

2、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项目。在全县范围内,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为手段,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对大巴山受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现空间格局优化。

3、历史遗留矿山污染区综合治理项目。涉及葛城街道、复兴街道、修齐镇、高燕镇、沿河乡、鸡鸣乡、明中乡等,重点对历史遗留锰矿、煤矿矿山区块、硅锰合金加工区、电解金属锰渣场、矿渣堆码场、矿井水、矿山废弃房屋等区域开展污染现状调查,实施污染综合治理。

4、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涉及复兴街道、修齐镇、高燕镇、沿河乡、鸡鸣乡、明中乡等,对全县历史遗留矿山生态问题和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围绕历史遗留矿山损毁土地植被资源,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通过土地平整、土地翻耕等工程措施进行地形重塑,并同时进行生态治理,生态植被重建,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5、水土保持项目。涉及咸宜镇、巴山镇、庙坝镇、明中乡、修齐镇、北屏乡等,项目规模约150平方公里,采取工程措施、生态修复措施、生态清洁措施及农业经济措施,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两单制度,鼓励公众参与治理水土流失。

三、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

该重点工程主要位于任河、前河、中河、燕子河、坪坝河等多条河流,涉及修齐镇、蓼子乡、鸡鸣乡、双河乡、庙坝镇、高燕镇、巴山镇等多个乡镇。主要针对水环境有待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有待提升等生态问题,开展河流及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估,完善管理数据库,有效保护水生态环境;加强中河、坪坝河、燕子河、畔河等流域的治理,改善部分河段水质问题,提升河道景观;加强巴山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维护好一湖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包含河流及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估、任河流域系统治理、前河流域水生态保护综合治理、河道治理、山洪沟治理、岸线生态治理提升、巴山湖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修复、水库水生态修复等8个重点项目。以达到恢复河流水生态与水岸环境、加强湿地保护、提升河流两岸自然景观的目标。


专栏3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

1、河流及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估项目。涉及任河、前河、中河等河流和巴山湖水库,对其进行水生态调查,开展水生态健康评估,完善土著鱼类,水生植物数据库,有利于保护水生物多样性。

2、任河流域系统治理项目。涉及高观镇、修齐镇、葛城街道、复兴街道等,启动实施任河(修齐镇段)河道综合治理13.98公里,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6.5公里。坚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增加任河两岸植被覆盖、丰富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及生态防护功能。丰富河流两岸生态景观、提高景观品位,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观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全面增强。协同加强河流滨岸带的保护和管理,加快建设河岸缓冲带。

3、前河流域水生态保护综合治理项目。涉及明通镇、蓼子乡、明中乡等乡镇,开展河道梳理、生态岸线治理、水土保持治理、生态缓冲带、生态湿地及附属工程;流域能力建设工程及水生态监测试点建设工程。

4、河道治理工程。涉及中河、坪坝河、燕子河、畔河4条中小河流项目,综合治理长度81.92km3000km2以上的主要支流项目1个,综合治理长度15.6km

5、山洪沟治理项目。涉及巴山镇、高楠镇、高燕镇、周溪乡、复兴街道、龙田乡、治平乡等乡镇。开展山洪沟治理约13.5km,治理河道沿线,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6、岸线生态治理提升项目。涉及庙坝镇、高燕镇、巴山镇,推动实施县城拓展区、工业园区巴山组团、工业园区庙坝镇组团、工业园区高燕组团四个岸线功能区的岸线生态治理提升工程。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内侵占物的清退,绿化美化河湖岸线景观的整治,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确保城镇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

7、巴山湖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涉及巴山镇、龙田乡、左岚乡,推进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土地生态修复,维护好一湖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加强湿地科研监测和湿地宣传教育,同时全面加强园校”“园社合作,推动建立湿地学校、湿地社区,积极开展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重庆湿地保护宣传周等主题活动,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及对外影响力。加强提升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品质,积极培育湿地生态产业,形成多元化湿地生态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文化打造及湿地资源开发。

8、水库水生态修复项目。涉及葛城街道、厚坪乡、东安镇、高燕镇等。在航空水库、龙峡水库、松柏水库、丰收水库等水库新建水源涵养林、隔离网、人工生物浮床、生态修复消落带等。


四、生态田园整治重点工程

该重点工程主要布局于耕地质量较差、土壤污染较严重、特色产业等分布集中区域,涉及坪坝镇、庙坝镇、北屏乡等多个乡镇。主要针对耕地破碎化,质量不高,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局部存在面源污染等生态问题,开展耕地集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土地资源集中高效利用;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改善土壤质量;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包含坪坝镇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庙坝镇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4个重点项目。以达到优化耕地质量、改善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耕地集中高效利用的目标。

专栏4生态田园整治重点工程

1、坪坝镇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坪坝镇三湾村、瓦房村、光明村、议学村、新华村等。规划在坪坝镇通过坡改梯工程,降低耕地坡度,兼顾灌排梳理,建设基础强、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高标准农田与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2、庙坝镇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庙坝镇石兴村、关内村、庙坝村、兴旺村、香溪村、罗江村、南坪村等。通过对庙坝镇小变大、短并长的田块整治、酸化土壤改良,进行沟道治理保护田园生态风貌,建设基础强、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高标准农田与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3、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项目。开展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通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与风险评估,掌握地块环境中主要污染物的分布水平及污染程度,确定基于规划用途下的环境风险水平。

4、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涉及北屏乡、高观镇、修齐镇、咸宜镇、高燕镇、明通镇。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


五、城镇空间生态品质提升重点工程

该重点工程主要布局于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区域,涉及葛城街道,复兴街道等多个乡镇。主要针对蓝绿空间未完全利用,城市宜居品质不高等生态问题,开展城区增绿补绿,推进建设多个公园绿地,打造生态景观;实施生态修复、退耕还林质量提升等工程,提高水源涵养,净化水质。包含城市绿化提升、城市饮用水水源涵养等2个重点项目。以达到建设城市绿地,改善城市景观,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涵养功能,提升人居生活品质的目标。

专栏5城镇空间生态品质提升重点工程

1、城市绿化提升项目。涉及葛城街道,复兴街道,推进建设城北公园、盐井潭公园、滨河公园、陈家山自然公园等10个公园,实施城区增绿补绿工程。实施水系治理、生态绿化、景观整治,植树造林、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综合信息分析和监管平台、生态景观打造等建设活动。

2、城市饮用水水源涵养项目。开展三合水库、羊儿坝水库水源涵养工程,实施生态修复、退耕还林质量提升等工程,提高水源涵养、净化水质的能力。


六、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重点工程

该重点工程共包含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和监测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2个项目。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科技支撑能力的提升;重视人才引进,夯实科技研发基础;建立生态保护修复空间数据库,构建互联互通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监管系统,全面提高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信息化支撑能力。

专栏6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重点工程

1、科技支撑能力提升项目。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装备研制、标准规范建设以及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与应用,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科技支撑能力的提升。加强相关行业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科技创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基础研究、技术攻关、装备研制、标准规范建设,重视人才引进,夯实科技研发基础。

2、监测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结合全区生态保护修复需要,利用GIS技术,建立生态保护修复空间数据库,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互联互通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监管系统。建设生态安全预警及应急系统,开展生态状况评价监测,加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高监测评价的综合分析能力,制定生态安全应急方案,建立数据处理平台、生态灾情预防系统和生态安全处置系统,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应急处理能力。

七、投资估算

1、测算方法

一是根据现有规划面积估算的工程量,按国家相关工程建设费用标准估算;二是根据当地已完成的相类似典型项目的综合单价,结合本工程配套设施工程量、工程难易程度与已知类似项目相比较,选取综合系数进行投资估算。

2、测算结果

依据行业标准、相关部门的工作定额及测算依据等,针对城口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6类重点工程22个重点项目主要任务,综合运用系数法、加总法、单位面积投资估算法等,初步估算总投资30.36亿元。

4-1项目资金测算表

序号

重点工程

重点项目

投资预算

(万元)

1

生态网络连通

生态网络连通

5000

2

大巴山生态屏障提升

大巴山南麓和嘉陵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

11000

3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

2000

4

历史遗留矿山污染区综合治理项目

36800

5

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4882

6

水土保持

9244

7

水生态保护修复

河流及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估

1000

8

任河流域系统治理

100000

9

前河流域水生态保护综合治理

12600

10

河道治理

42200

11

山洪沟治理

8580

12

岸线生态治理提升

5000

13

巴山湖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修复

14000

14

水库水生态修复

3000

15

生态田园整治

坪坝镇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

2114

16

庙坝镇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

2472

17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

1200

18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12000

19

城镇空间生态品质提升

城市绿化提升

27000

20

城市饮用水水源涵养

500

21

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

科技支撑能力提升

2000

22

监测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

1000

合计

303592


第五章 综合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一)           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向好

针对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以及任河、前河、中河等河流,保护生物多样性,打通生态廊道,增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连通性。

通过实施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基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提升山体屏障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对中河、坪坝河、燕子河、畔河等河流进行河道综合治理81.92公里,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河道生态景观。

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

(二)           生态安全格局全面增强

通过加强局部区域水土流失、废弃矿山、石漠化、地质灾害集中区域的综合治理,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历史遗留关闭矿山得到完全治理,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建立。

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重点区域生态问题得到解决,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质量显著提升,生态安全格局全面增强。

二、经济效益

(一)           提升特色农产品生态产品价值

围绕生态农副产品,开发老腊肉、山地鸡、板栗、核桃油、土豆、红薯、魔芋、茶叶、蜂蜜、中药材、生漆、笋竹等绿色生态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林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原生态农、林产品附加价值。建成全国木本粮油基地、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大巴山药谷、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

(二)           提升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

培育旅游文化产品,以大巴山山神为核心主题,依托城口县拥有的秦巴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农业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融合城口县各类农业、自然、旅游资源,打造城口山神漆器、老腊肉、山地鸡、中峰等多元化、多层级的文创重点主题系统,实现资源到产品的转化,丰富文创产品内容,支撑和强化城口文化品牌。

三、社会效益

(一)           提升区域人民生态文明意识

着力推动构建生态保护修复全民行动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力度和生态保护修复教育工作水平,帮助居民树立生态责任意识。

(二)           增强区域人民的生态福祉

加强大巴山、九重山、旗杆山等重要生态系统建设,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珍稀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有利于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增强人民生态福祉。

(三)           显现区域绿色发展示范价值

完成一带三屏中大巴山生态屏障区重要节点的生态保护修复任务。展现区域绿色发展工作成效,建成区域绿色发展示范区,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示范价值。筑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形成全社会参与,共治、共管、共享的生态文明新格局;耕地质量大幅提升,农业耕作的物质基础得到保障,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尤其是乡村产业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生活用水质量提升、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置以及对森林植被等的修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变好。工程项目实施增加当地的就业人口,人均收入大幅提高。生态环境的总体改善促使绿色工业、农业,乡村旅游、休闲产业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开拓群众增收渠道,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和谐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来源,探索出生态致富的新路子,使人民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大幅提高。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落实组织体系

本规划是城口县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是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是城口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基本依据,实现城口县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各级党委、政府和县级各部门应认识到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性,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各街道、镇、乡分级实施,各部门相互协调,社会资本主体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和公众有效监督的工作机制。强化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间的协调配合,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完成。

二、加强技术支撑

加强理论方法体系与相关标准的建立,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调查监测评估体系和生态保护修复数据库。联合国家及市内相关行业科研院所、知名专家学者,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在项目踏勘、咨询论证、立项申报、项目审查、项目指导、项目验收等环节开展全程指导和监督,开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功能动态变化监测评估,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结合工作实际,依托国家、市级已有技术要求,将各部门生态保护修复相关的项目纳入数据库平台,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进一步完善适用于城口县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技术要求与管理办法。

三、严格评估监管

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监测、评估、管控、考核等全生命周期的适应性监管体系。依托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环境形势分析会、治污保洁等平台,探索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结合多种科学方法对各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前期勘测、中期实施、后期效益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测和评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整个规划实施期间,做好前期调研、中期评估和后期总结,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根据评估反馈进行优化和完善,达到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目标的整体实现。

四、强化资金保障

依据市场化运作机制,开展多元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强化资金管理制度保障。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深化跨区域、全域化打包治理方式,多形式引导金融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整合使用各级财政现有相关专项资金,优先布局到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区域,形成支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项目的强大合力。建立制度化的财政投入预算保障机制,完善资金使用和监管制度,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加强对资金使用过程中各环节的监控,出台鼓励性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保障项目有序开展。

五、鼓励公众参与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广泛开展《城口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宣传普及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参与意识。发挥专家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中的作用,吸取专业意见,促进《城口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有效实施,保障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和镇街人民政府、县级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城口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精神,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开展培训学习活动。


附表:

附表1: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指标表

附表2: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表

附表3: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项目表

附表1: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指标表

序号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2025

2035

属性

1

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平方公里

1984.87

1984.87

1984.87

约束性

2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1650

1890

≥1890

约束性

3

森林覆盖率

%

72.5

72.8

72.8

约束性

4

林地保有量

平方公里

2922.48

2914.87

2894.64

约束性

5

自然岸线保有率

%

79.64

80

80

约束性

6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

%

85

100

100

约束性

7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100

预期性

8

生态修复

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

公顷

——

[74.64]

[74.64]

约束性

9

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

%

41

90

100

预期性

10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90

>92

>92

预期性

11

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

万亩

12.99

14.5

14.5

预期性

12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平方公里

52

136

230

预期性


附表2: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表

分区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主攻方向

涉及乡镇

大巴山生态屏障区

1166.49

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筑牢绿色生态屏障为导向

高楠镇、龙田乡、北屏乡、岚天乡、河鱼乡、东安镇

九重山生态屏障区

570.03

以九重山草地资源保护,历史遗留矿山治理,恢复自然生境,保护动植物栖息地为导向

沿河乡、双河乡、庙坝镇、周溪乡

巴山湖湿地涵养区

265.71

以保护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功能为导向

左岚乡、巴山镇、坪坝镇

前河生态涵养区

620.43

以提高区域水源涵养,助力发展生态协调空间为导向

明通镇、鸡鸣镇、蓼子乡、咸宜镇、明中乡

任河生态协调区

666.42

以协调人地关系、提升城市韧性,提高人居环境品质,建设城乡生态宜居区为导向。

葛城街道、复兴街道、高燕镇

治平乡、厚坪乡、修齐镇、高观镇


附表3: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项目表

序号

重点工程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总投资(万元)

牵头单位

涉及区域

实施年限

1

生态网络连通重点工程

生态网络连通

实施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基地。提升大巴山生态廊道连通性,推动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与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八台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周边重点生态功能区相连接,实现对全县的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亚高山湖泊生态系统、亚高山湿地生态系统、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

5000

县林业局

龙田乡、高燕镇、蓼子乡等

2021-2035

2

大巴山生态屏障提升重点工程

大巴山南麓和嘉陵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

在城口县的任河、前河、岔溪河等流域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中心,完善陆生野生疫源疫病检测体系。

11000

县林业局

左岚乡、高楠镇、龙田乡、北屏乡、岚天乡、河鱼乡、东安镇、明中乡、咸宜镇等

2021-2035

3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

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为手段,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对大巴山受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现空间格局优化。

2000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全县

2021-2035

4

历史遗留矿山污染区综合治理项目

对全县历史遗留关闭无主废弃矿山开展污染现状调查,围绕电解锰渣场、矿渣堆码场、矿井水、矿山废弃房屋、硅锰合金加工区等实施矿山污染综合治理。

36800

县生态环境局

修齐镇、高燕镇、坪坝镇、沿河乡、蓼子乡、明中乡、鸡鸣乡等

2021-2035

5

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对全县历史遗留矿山生态问题和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围绕历史遗留矿山损毁土地植被资源,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塑地形地貌,重建生态植被,恢复矿区生态。

4882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葛城街道、复兴街道、修齐镇、高燕镇、沿河乡、鸡鸣乡、明中乡等

2021-2025

6

水土保持

咸宜镇、巴山镇、庙坝镇、明中乡、修齐镇、北屏乡、龙田乡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约150km²。采取坡面治理、坡改梯、山坡截流沟、淤地坝等多种工程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型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严格管控开发建设活动。持续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两单制度,鼓励公众参与治理水土流失。

9244

县水利局

咸宜镇、巴山镇、庙坝镇、明中乡、修齐镇、北屏乡、龙田乡等

2021-2030

7

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

河流及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估

对任河、前河、中河、巴山湖水库进行水生态调查,开展水生态健康评估,完善土著鱼类,水生植物数据库。

1000

县农业农村委

任河、前河、中河、巴山湖水库等

2021-2025

8

任河流域系统治理

启动实施任河(修齐镇段)河道综合治理13.98公里,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6.5公里。坚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增加任河两岸植被覆盖、丰富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及生态防护功能。丰富河流两岸生态景观、提高景观品位,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观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全面增强。协同加强河流滨岸带的保护和管理,加快建设河岸缓冲带。

100000

县发改委

高观镇、修齐镇、葛城街道、复兴街道等

2021-2035

9

前河流域水生态保护综合治理

河道梳理、生态岸线治理、水土保持治理、生态缓冲带、生态湿地及附属工程;流域能力建设工程及水生态监测试点建设工程。

12600

县水利局

明通镇、蓼子乡、明中乡等

2021-2035

10

河道治理

涉及中河、坪坝河、燕子河、畔河4条中小河流项目,综合治理长度81.92km3000km2以上的主要支流项目1个,综合治理长度15.6km

42200

县水利局

安东镇、北屏乡、龙田乡、双河乡、坪坝镇等

2021-2035

11

山洪沟治理

山洪沟治理约13.5km,治理河道沿线,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8580

县水利局

巴山镇、高楠镇、高燕镇、周溪乡、复兴街道、龙田乡、治平乡等

2021-2030

12

岸线生态治理提升

推动实施县城拓展区、工业园区巴山组团、工业园区庙坝镇组团、工业园区高燕组团四个岸线功能区的岸线生态治理提升工程。

5000

县水利局

庙坝镇、高燕镇、巴山镇等

2021-2025

13

巴山湖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修复

推进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土地生态修复,维护好一湖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加强湿地科研监测和湿地宣传教育,同时全面加强园校”“园社合作,推动建立湿地学校、湿地社区,积极开展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重庆湿地保护宣传周等主题活动,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及对外影响力。加强提升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品质,积极培育湿地生态产业,形成多元化湿地生态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文化打造及湿地资源开发。

14000

县林业局

巴山镇、龙田乡、左岚乡

2021-2025

14

水库水生态修复

在航空水库、龙峡水库、松柏水库、丰收水库等新建生态涵养林、隔离网、人工生物浮床、生态修复消落带等。

3000

县水利局

葛城街道、厚坪乡、高燕镇、东安镇等

2021-2025

15

生态田园整治重点工程

坪坝镇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

规划在坪坝镇通过坡改梯工程,降低耕地坡度,兼顾灌排梳理,建设基础强、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高标准农田与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2114

县农业农村委

坪坝镇三湾村、瓦房村、光明村、议学村、新华村等

2021-2025

16

庙坝镇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过对庙坝镇小变大、短并长的田块整治、酸化土壤改良,进行沟道治理保护田园生态风貌,建设基础强、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高标准农田与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2472

县农业农村委

庙坝镇石兴村、关内村、庙坝村、兴旺村、香溪村、罗江村、南坪村等

2021-2025

17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

开展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

1200

县农业农村委

全县

2021-2025

18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

12000

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北屏乡、高观镇、修齐镇、咸宜镇、高燕镇、明通镇等

2021-2035

19

城镇空间生态品质提升重点工程

城市绿化提升

推进建设城北公园、盐井潭公园、滨河公园、陈家山自然公园等10个公园,实施城区增绿补绿工程。实施水系治理、生态绿化、景观整治,植树造林、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综合信息分析和监管平台、生态景观打造等建设活动。

27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葛城街道,复兴街道

2021-2025

20

城市饮用水水源涵养

开展三合水库、羊儿坝水库水源涵养工程。

500

县水利局

三合水库、羊儿坝水库

2021-2025

21

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重点工程

科技支撑能力提升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装备研制、标准规范建设以及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与应用,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科技支撑能力的提升。加强相关行业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科技创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基础研究、技术攻关、装备研制、标准规范建设,重视人才引进,夯实科技研发基础。

2000

——

——

2021-2035

22

监测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

结合全区生态保护修复需要,利用GIS技术,建立生态保护修复空间数据库,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互联互通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监管系统。建设生态安全预警及应急系统,开展生态状况评价监测,加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高监测评价的综合分析能力,制定生态安全应急方案,建立数据处理平台、生态灾情预防系统和生态安全处置系统,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应急处理能力。

1000

——

——

2021-2035

合计

303592

——

——

——


附图:

附图1:城口县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图

附图2:城口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图

附图3:城口县国土空间重点工程分布图


[1][ ]内为规划期内的累积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